原创 | 书影君
韩国演员里,我最欣赏宋康昊。
这个面相憨厚的韩国中年大叔,戏路极宽,既可以演落魄底层,也可以演阴险权贵。在他那呆萌忠厚的外表之下,隐约可见睿智与聪明。
难怪有人形象地比喻,宋康昊就是韩国的葛优。
韩国导演奉俊昊,与宋康昊合作过多部在韩国影史上留名的经典影片,比如《汉江怪物》《杀人回忆》和《雪国列车》等。
在奉俊昊与宋康昊合作的这些影片中,人群分类与阶级对立是一个永恒主题,《汉江怪物》中,是韩国普通民众与驻韩美军之间的对立,《杀人回忆》是杀人犯与警察的对立,而在《雪国列车》中,则是火车上贵宾席乘客和普通席乘客之间的对立。
那种描述阶级尖锐冲突对立的黑色调,构成了奉俊昊许多经典影片的背景色。
而他刚刚在戛纳电影节上获得金棕榈大奖的新作《寄生虫》,更是将韩国社会贫富阶级之间的冲突与对立,展现得淋淋尽致。
影片讲述了一个韩国社会底层的四口之家,通过谎言与欺骗,试图寄生于一个同样四口人的富豪之家,但最终以悲剧收场的故事。
影片放映后,虽然无数观众盛赞不断,但也有许多影评人表达了了自己的失望,认为影片情节破绽不少,人物刻画脸谱化,工整有余而深刻不足,并没有达到奉俊昊的真正水平。
对于我来讲,整部影片看下来,虽然感觉情节确实有些浅白,破绽也不少,但我依然看到了贫富阶级差距、底层互害循环以及阶级固化如石这三重隐喻,而住宅、气味、互害这三个关键词,则是这三重隐喻的最好诠释。
一、房子的视野,决定了你人生的视野
中国有俗语为“安居乐业”,意思是只有住宅安定下来,人才能安心去做事创业。
中国人又非常注重房屋的朝向与风水,认为可以为居住者带来好运。采光好、通风好、视野好,是中国人选房的三大标准。
在影片《寄生虫》中,导演通过对两家人居住环境天壤差距的直观展示,从视觉上给观众揭开了贫穷与富裕阶级的巨大差异。
影片一开始,是一幅关于窗户的定格画面:这是一间半地下室的窗户,窗户的高度与街道地面水平,屋内住的人站直了,他的脸正对着屋外行人的脚。
窗外垃圾遍地、不见阳光,一家人经常透过窗户,看到醉醺醺的酒鬼在外边小便。
室内狭小拥挤、光线昏暗,衣架上凌乱地悬挂着袜子等杂物,一家人如同蟑螂般生活在潮湿阴暗之中。
这就是主人公金基泽一家的居住环境。而这个房屋格局也意味着,房主人一家毫无疑问身处社会底层。
父亲金基泽是一个失业在家无所事事的中年颓废男,母亲忠淑是一个蓬头垢面脸色蜡黄的家庭主妇,儿子金基宇是一个连考了四年大学都失败的少年,女儿金基婷则是一个没钱上补习班却擅长伪造假证书的虚荣少女。
影片一开始,一家人在共同努力做一件事,就是寻找邻居免费的无线信号来蹭网,因为家中的电话早就欠费停机了。因为没有经济来源,一家四口只能打零工,为一家小披萨店折叠包装盒。
这是一个毫无希望的贫困家庭,似乎与梦想中的上层社会永远搭不上关系。
而影片中的另一主角,科技新贵朴社长一家人,居住在半山腰的豪宅中,楼上楼下,宛如迷宫一般无数个房间,却只住着四口人外加一个管家和三条狗。
大量的房屋面积,就那么任性地空着、浪费着,这是一种有钱人的任性。绿色草坪与金色阳光,透过家中客厅巨大的落地窗户,毫无遗漏地宣泄在屋主人的面前。
人与人生活环境的巨大差异,就此残酷地展现了出来。谁说阳光最公平?它对待穷人一样吝啬。
这两家人的社会地位差异实在悬殊,本来不会有发生交集的可能性。
直到有一天,儿子金基宇的好朋友敏哲,给他介绍了一份家教工作。
而雇主,就是科技新贵朴社长一家。
一边是暗不见天日的狭窄地下室,一边是庭院草坪面积巨大的豪宅。一面是满嘴脏话蓬头垢面的家人,一面是温文尔雅衣着高贵的雇主。
这巨大的落差冲击着基宇的心灵,使得他迫切地需要做些什么,以打开自己及家人攀爬到上流社会的大门。
当一个人的欲望之门打开后,就再也关不上了。
从此,在一系列谎言与欺骗的庇护之下,基宇一家人逐个以被雇佣者的身份进入了朴社长家,开始寄生于他人的富豪生活之内,并逐渐产生了自己拥有一切的幻觉。
二、穷人的气味,永远无法掩盖
气味,在整部影片中是一个关键点。
金基泽一家虽然混入了上流社会富人的生活中,但他们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是无法改变的(这也是一些观众质疑影片剧情不合理的地方),尤其是那种长期久居地下室而附着于身体的异味。
这种异味,朴社长在家中闻到了,朴太太在车上闻到了,而小儿子多颂更是在金基泽一家四个人身上都闻到了。
但由于不确定气味从何而来,朴社长夫妇选择了隐忍不说,但那种骨子里的厌恶与反感,还是让金基泽一家看在了眼中,并如同钢针一般,深深地刺进了他们的内心深处。
虽然他们一家趁主人不在时,如同富人般享受着豪宅中的一切美酒、美食、美景,但朴社长一家那无意中皱眉掩鼻的表情,还是残酷地刺破了一家人的虚幻,并重重跌落到阴暗腐臭的真实世界里。
这种自卑与屈辱,如同那附着于身体挥之不去的气味一样,令金基泽一家真正感受到了绝望。这种绝望,是一种穷人的阶层上升通道被堵死之后的深深绝望。
气味,是一个人掩饰不了的经历与境遇,是长期生活习惯和思维习惯造就的标签。这种标签,不是你洗个澡、修个发型、换身名牌衣服便能掩盖的。
影片中的气味,既是指金基泽一家人的体味,更是指一家人的思维方式。趁主人不在家,一家人便原形毕露,杯盘狼藉地把美酒和食物铺了一茶几,七扭八歪地或斜躺或歪靠着,放肆地吃喝大喊,胡乱折腾着。
那种脏乱差又毫无礼仪的生活习惯显露无疑。
而恰恰是这种深入骨髓的思维方式,才真正造成了底层人群与上层人群的无形隔阂,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切切实实感受得到。
三、“穷帮穷”的人很多,但底层互害的人也不少
影片中,除了金基泽一家人之外,还有另外一对夫妻,同样是地下室寄居者。这本该同病相怜的两家人,却为了各自利益而相互威胁、大打出手,直至造成最终无可收拾的悲惨结局。
有人说这叫底层互害,意思是越是可怜人,越是容易欺负另一个可怜人。这个词汇的本源我无从查找,但它确实反映了一部分社会底层人群的生活状态。
对强者恐惧,对弱者鄙视,这样的人,我们身边绝不会没有。
比如在影片中,当金基泽一家为了达到自己栖身富豪人家的目的,不惜用栽赃陷害的手段,使朴社长家之前的司机和管家遭到解雇。
又比如,金基泽一家进入寄居于地下室的另一家人时,面对长期不通风造成的恶臭异味,他们也情不自禁地皱起了眉头、捏起了鼻子,尽管他们身上的味道也好不到哪里去。
这是一种对于比自己境况更差的人本能的排斥与鄙视,导演通过这个微妙的细节展现了出来,借以隐喻这种底层互害的人性本能。
以上三层隐喻,其实细说起来都算是明喻,因为导演奉俊昊已经把故事讲的很明白(这也是影片受到诟病的一个地方),导演意图明显,观众一看就懂,所以有许多观众就感觉影片不深刻了。
一部影片,尤其是类型影片,永远承载不了过多的东西,有人喜欢有人失望也是在所难免。不过,通过一部影片,能引起一些人的思考,开拓一些人的视野,甚至只是打发一些人的时间,导演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至于影片好坏,又有什么关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