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我是拉闲散闷轻煮生活,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啦。《资治通鉴》描述了自战国到后周,前后1362年的历史,这部书不仅仅是一部历史的记录,更是一部智慧的宝库,蕴藏着丰富的治国理念、人生哲理和权谋智慧,值得我们每个人去细细品味。我想将我的读书笔记与大家分享,一同围观我的读书之旅。
读史可以明智,知古方能鉴今。
D-216《资治通鉴》读书笔记-第十五卷-01
贾谊之死
梁怀王刘揖去世,他没有儿子。贾谊再次上书说:“陛下如果不确立制度,从如今的趋势来看,封国不过传了一代或者两代。诸侯如果自行其事不受朝廷节制,再扩张强大,朝廷的法度就没办法实行了。
陛下能当作屏障的,太子所能倚仗的,只有淮阳国、代国两个封国罢了。代国北部与匈奴相接,与强敌为邻,能自我保全就不错了;
淮阳国与那些强大的诸侯国相比,就像脸上的一粒黑痣,还能诱发大国吞并的欲望,而无力对大国有所牵制。
现在权力在陛下手中,封立王国时却使自己儿子的封国小得只能做被人吞并的诱饵,怎么能算设计得好呢?
我有个愚笨的计策,请陛下把原属淮南国的封地,全部划归淮阳国,使淮阳国增大,立梁王为继承人,把淮阳北边的三个城和东郡划归梁国,扩大梁国的封地。
可以把代王改封为梁王,以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为都城。新的封国变大,那么其他大诸侯国有二心的,也胆战心惊不敢图谋反叛。
梁国足以阻止齐国和赵国,淮阳国足以禁制吴国和楚国,陛下可以高枕无忧,还可使两代君王安享太平。
现在安然无事,是因为恰巧诸侯王都还年幼,几年之后,陛下就会看到诸侯王带来的危机了。
秦始皇日夜苦心劳力以铲除六国之祸,而陛下现在牢牢控制着天下,一切如意,却高拱两手安坐,造成新的六国之祸。即使您有智谋,即使您一生太平,却留下祸乱的根源。
这些危机看到了却不去解决,待您百年之后,把危机留给老母稚子,使他们不得安宁,不能说您是仁者。”
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改封了梁国和淮阳国。
一年后,贾谊死了,年仅33岁。
感思:公元前169年六月,汉文帝儿子梁王刘揖死亡。
梁王是在游乐打猎的时候不慎坠马摔死的。贾谊觉得自己身为教导国王的太傅,对此事负有巨大的教导责任。
所以他经常一个人哭泣,一年多后也郁郁而终,年仅33岁。梁王胜坠马死,谊自伤为傅无状,常哭泣,后岁余,亦死。
梁王刘揖意外死亡,汉文帝只剩3个儿子,除去太子,就剩两个儿子了。
汉文帝即位后,把自己当了近20年王的代国一分为二。皇子刘武成为代王,疆域大致为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地区。
皇子刘参为太原王,疆域大致为今天的山西省太原地区。皇子刘揖为梁王,拥有今天的河南省商丘到山东省菏泽的广阔区域。
梁王死了,又没儿子继承王位。对汉文帝而言,他能依仗的就只有代国和淮阳国了,因为最可靠的只有自己的亲儿子。
梁王死了且无后,贾谊既伤感又自责。于是对当时的诸侯王封国的布局形势做了深入分析,向文帝献计。
这一次,文帝采纳了贾谊的建议。
贾谊批评汉文帝对自己儿子的封国布局,只能让他们成为大国争霸的食饵,是错误的思路。
汉文帝听从了贾谊的意见,把淮阳王刘武迁到梁国做梁王。
梁国的东面是齐国,北面是赵国,南面是楚国和淮南国,而吴国又在楚国和淮南国的东南面。也就是说梁国处在齐、赵、楚、淮南、吴这五个有异心的诸侯王的中间,只要他们起兵造反,梁国始终是一个绕不开的地方。
贾谊敏锐地察觉到了梁国的战略地位,于是审时度势,主张壮大梁国与淮阳国的实力,以亲防疏。
在后来汉景帝平定吴楚七国之乱的过程中,梁国果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