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去私欲,致良知,依良知而行。无我、利他、致良知。
今天学习《传习录》第四十三【陈九川录】。
今天的文章着重讲了两点:
第一部分,九川问先生:“陆九渊的学说怎么样?”
先生答:“象山的学说非常好。”话锋一转他虽然在心上下过功夫,与只在文字、文义上求的人不同,但是如果仔细研究,还是会发现有粗疏的地方。
念上的细微之处,需要深入下功夫才能觉察得到。阳明先生下功夫到了完全纯粹的功夫,一点点细微处的粗疏都能够觉察到。这个功夫即简易又深远广大,我们越是下功夫越是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体会。
阳明先生一生只讲“格物致知”,只听道理都是一样的,如果真的下功夫去践行,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收获,功夫无止境。
我们追求极致、精准。博仁老师说,我们要做到一个错别字都不能出现在功课中,精准提交功课,不敷衍、不应付。不断地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这难吗?说难不难,不难也难。为什么低级错误屡屡就范而不自知?——本心。我是一起的根源。
这让我想到,在某写作群,老师天天不厌其烦,给大家指出错误,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都要求精准做到。哪个符合用的是英语符号,不是汉语的;哪个字是错误的。老师说:“不是我好为人师,也不是我吹毛求疵。除了在这个群,其他地方我都是‘止语’状态。”只要进到群里我就心怀谦卑、恭敬、敬畏心,聆听老师的教诲,以及其他文友的意见和建议。丝毫不感觉别人唠叨。现如今,能找到为自己负责,为他人负责的人实在难得。
于是我学会了踏实认真,一丝不苟;学会了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极致做。谁的心落地,谁收获,学习成长是自己的事,看似都在同一个群学习,有的人成长的快,有的人进步缓慢。在自己的心上下功夫,找原因。
第二段讲到:九川拜访先生,说:“最近虽然功夫知道关键,很难找到稳当、快乐之初,心里不顺畅。”
先生说:“寻天理的诀窍——致知。不能理上求理,心中的良知便是准则,意念所着之处,是就是,非即非,丝毫欺瞒不了,存善去恶。此便是致知的实在功夫,看似简单,却是最根本的诀窍,切实去践行。”
当行则行,当止则止,仅凭良知行事足矣。无论是家庭、社会、
读家书,听点评责善分享感悟
读仁庆家书,让我想起昨天看到的一个视频,我们面前的障碍来自我们看不惯的那些人,看不惯的那些事,都是来自于我们的内心对自己不接受。对自己哪个点不接受,看到别人哪个点暴露出来更生气。所以生活中很多看不惯的人和事都是不接受自己的表现。所以先从改变、接纳自己可开始。
听董老师点评责善。情绪的约束、把控、管理能力,说到底是修心。修心,通过生活中的事情来提升境界,磨炼心性,接纳并活好每一个当下,这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一生研修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