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得到】APP里李笑来老师帮我们更新了一个概念:朋友。
他说起初的时候,我们认为的朋友是: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的人。这是最初的“感觉”,慢慢地开始升级:那些与我们共度时光,让我们感觉温暖,让我们心甘情愿地付出的人。
这里的心甘情愿付出是我们愿意花时间、花精力主动联络,主动维系友谊。我们成熟后的一个特征是独立,是指生活上、经济上越来越不依赖朋友的存在,朋友更多是精神上的需求。于是,就有了新的定义:朋友是那些愿意与我交往,并且我也钦佩的人。
我们钦佩我们仰慕的人其实很多,但前提是人家愿意跟我们交往。后来,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儿的人。
李笑来老师说朋友有三个很重要的特征:依附、独立、共生。而友谊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于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我现在对朋友的理解还不是很深,但我好像慢慢发现如果开始和朋友开始共同做一件事情的时候,是不错的感觉,我们如果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共同进步。开始在前进的过程中分享各自的收获,或者是提供一些有建设性的意见的时候,其实我在心里是非常感谢朋友的。
如果仅仅是靠精神交流或是聊天,这样深层次的感觉可能很难体会得到,只是靠精神交流来维系感情的话,好像有点弱,找不到一种特别舒服,特别值得的味道,当然我不知道对方是不是也有同感。
也不是每个人都是可以成为朋友的,有些人就是很好,你也不讨厌吧,但好像就难成为朋友。就像有些人一开始就不喜欢你一样,谁也说不出为什么,因为你并没有做错什么啊。
我和小伙伴在讨论朋友的时候,她表示很认同,她说其实她喜欢那种能给她带来新鲜感,有思维上的进步,或是当面说出她不足的朋友。我们都很害怕或是说不太想和一种人交朋友:其实明明很讨厌你,但却不说,而且还要当面对你很“友好”,背地里却和别人说你的坏话。
我想对每一个人自己来说,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资格成为自己的朋友的。也不要妄想着成为每一个人的朋友,如果能找到几个和自己合得来,愿意和自己交往,也愿意共同进步的朋友才能称之为朋友。
不然“朋友”这个词在生活中太泛滥,以至于我们都要忘记它到底代表什么含义了,也失去选朋友的标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