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习录》答罗整庵少宰书的第二篇原文见下图:
首先,我们要来了解一下《传习录》答罗整庵少宰书的这个罗整庵并不是王阳明的弟子,他也是明代一位著名的理学家。这个系列里的书信全是王阳明与罗整庵讨论学问的回复。
在这里我突然想起一句题外话,倭人在入侵中国的时候曾经说过一句话: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这个弹丸小国,从来就不安分,也相当的骄傲。可是他们的眼里对中国的汉族文化,儒家思想却是千年以来都无限的推崇和遵循,并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他们能想出这样的一段话来做幌子,可见他们除了对盛唐的拜服,对宋明时期的中华文明也是非常的认可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放眼整个清朝,除了明末清初的王船山之外,几乎整个清朝二百多年前就没有出现过什么大的思想家,即使有,成就也是乏善可陈。而在宋明时期,中国涌现了大量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非常的活跃,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有独创见解且能自成体系。
从小,我们就被教育要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可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算得上真正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呢?看完今天的这篇文章,我认为一个人首先要有思想。
一个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才能够做到自由和独立,才能够不被世俗影响,才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建立起自己的三观,才能够跳出各种名利权势看待人事物,才能够理性的分析这个世界,认知这个世界。或许这就是王阳明先生所说的致良知。
罗整庵说王阳明提倡的学问是向内求,而程朱理学却不免向心外求,所以王阳明变废弃了朱熹在《大学》编撰中的分章做法,而且删除了增补的传注。
这个或许是一种指责,指责王阳明不应该对先人的学说如此悖逆。
而王阳明在回信中,不卑不亢而且清楚的表明,自己只是因为在研读了《大学》之后,发现孔子的旧本写得非常的好,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更改,不能仅凭某人自己的想法就将千年前传下的旧本按自己的理解去修改,应该尊重原作者的意思。
王阳明还很精彩的说到:做学问,贵在用心体悟。即使是孔子说的话,用心体会了,觉得不对,也不敢把它当成正确的,更何况那些不如孔子的人说的话呢?用心体会后如果觉得是对的,即使是普通人说的话,也不敢认为是错误的,更何况是孔子说的话呢?
看到这一段,我反复思量之后,这真的是一个有思想的人才能说出来的话。
从精读《道德经》开始,我就开始慢慢发现了我们现在接触到的很多古籍经典因为各种缘故都会有不同的版本,而这些版本都是后人在读书时,自己肆意删改的结果,以至于现在有很多古籍人们读来读去读不通。
就拿《易经》做例吧!
因为我一直希望精读《易经》,但是很多朋友都说不是很容易读懂,绝对无法用我读《道德经》的方法去读《易经》,没有个几年的功夫根本摸不清。所以我现在有空也开始熟悉一下《易经》。
不看不打紧,一看吓一跳。原来这个《易经》真的不容易。首先有个伏羲的先天八卦,还有个周文王的后天八卦,而本来的《易经》有三个版本,《归藏书》《连山易》都失传了,只剩下现在看到的《周易》。相传《归藏书》的第一卦为坤卦,而现在的《易经》是周文王重新排过的,以乾卦为第一卦。
光知道这些就已经很晕了,别的我就不再多说了,因为《易经》的每一卦都需要细细斟酌,实在是太多的变数了。等我真正来写《易经》的读后感的时候,我们再来细说。
在这个基础上,很明显现在有很多变种的版本的《易经》,我在了解《易经》的过程中,也曾向一些人请教过,该去看那个,有人跟我说就好好看完现在最普及的版本就好。
但是我已经知道,现在的《易经》几经删增,里面很多卦辞爻辞甚至都与最初的版本不符,很多说是易学大师的人,在解析《易经》时对里面很多卦的解释根本就是解释不通的,而且很多人仅仅只能浮在解释词字的层面去解《易经》根本解不出个所以然来。如果我也照着这个版本去学,那不是等于没上路就已经走错路了吗?
看了今天的文章,我突然明白了,看《易经》我还得用我读《道德经》的方法,要去找到现在能找到的最早的版本再结合普及的版本一起看,这样我才能够更客观的学习。而在解读《易经》时,要找很多个版本反复比对理解,再自己深入思考,理解分析觉得那个是符合逻辑的,才算是合理的。
我不能因为到时候看到这本书是哪个名人写的就奉为圭臬,也不能因为是个无名小卒就视而不见。
在想想我们在生活中,其实也有很多人是抱着这样的思想的,什么东西都看权威,看官方,看专家,可是专家说的就一定是对的吗?
网上有专家说,范冰冰每天都要敷面膜,只要有空就敷面膜,连拍戏的空档都要敷一片面膜休息,所以皮肤那么好!于是我一个朋友就开始囤积面膜,天天敷天天敷,可是敷一段时间觉得皮肤有点不适,起了很多红疙瘩。她跟我提起,我联想了一下她每天敷面膜发朋友圈的情况,好心提醒:是不是面膜敷得太勤了导致的?她一口否定:怎么可能,人家范冰冰都是这样做的,不可能有问题。我还是好心的告诉她面膜敷得太勤其实是会加重皮肤负担的。她不信,还回了我一句:你那么懂,又不见你的皮肤比范冰冰的好?
我只能打住了,半个月后,她的皮肤问题越来越严重,红疙瘩都变成了痘痘,没办法去了医院,结果医生告诉她,她的皮肤问题是因为敷面膜敷得太勤了。
见面时,她懊恼的说,不好意思没有听我的话,如果听话不敷了应该不会那么严重。
我也有点小心眼的跟她说:很正常,因为我的皮肤没有范冰冰的好!
隔壁的阿姨年纪大了,去买了各种各样的保健品,久不久会跟我说,这个东西如何如何好,治什么病。那个东西怎么怎么好,能解决什么问题。我告诉她这些东西很多都是没用的,保健养身有几样就好了,买多了是没用的。去年她兴冲冲地的买了台机器说经过处理的水怎样的干净,还能治病。我看了一下就是一台普通的净水器。多嘴的我又提醒了一下,这个应该不是功能性产品,能退就退了。她问我,你又不是专家,又不是医生怎么那么肯定。人家专家都说了有用。我也只能作罢。
半年多后,有一天我需要一点纯净水泡雪蛤,家里的用完了,想着她有台机器,懒得下楼就去找她要一些。谁知她告诉我,这两个月都没有开那个机器了,滤芯脏了要换,很贵的。而且喝了也没发现有什么改善,就不用了。如果之前要是听我的去退了就好了。我讪讪的打着哈哈就回来了。
我既不是明星也不是专家,所以跟别人说话别人未必会听。但是我说的话每一项都是我自己验证过的,我不管明星怎么样,不管专家怎么样,我只相信我自己验证的。只要我验证了对错,不管谁说的与我认定的相反,我都可以把握住我的心。
而他们只相信明星和专家,因为在他们看来明星和专家都是对的,因为他们眼里的明星和专家高级。
有这样的心理不是一个人,两个人,而是有太多太多的人,这些人总是怀疑自己,总是相信权威,他们的心里充满了不确定,所以人云亦云。而真实的生活中,这样的思想是很容易把我们带偏的。
我们如果希望自己不那么容易被人带偏,必须学会独立思考,也必须要能够跳开那些所谓的权威理论,要有辩证的思维,有观察的能力,细细的分析,谨慎的论证,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思想始终保持中肯。
具备了这样的思维方式,你就会明白真理其实不分贵贱高低,人也不分贵贱高低。唯一分的是人心。
或许我们一生都应该多思考:什么样的思想是对的?什么人的思想是对的?而什么样的人才算有思想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