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一方面被人们认为商品经济高度发达、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又被批评“积贫积弱”,这的确是一个矛盾。
最能体现这一点的,是宋仁宗在位的42年(1022—1063年)间:政局相对稳定,文化尤为繁荣,堪称盛世。但与此同时,社会危机也不断积累,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就是在仁宗一朝形成的。
历朝历代都脱不了由盛到衰的转变,繁荣与没落只需几场战争就够了。但像宋代这样两个方面同时存在,也有其独特性。这种现象的形成,与宋朝建国时的“祖宗之法”制度紧密相关(参见上一篇)。
一般来说,王朝的开创者多具有深邃眼光和创新思维,既能针对前朝弊端创新相应的制度,又能灵活运转制度,使之发挥最佳效果。以宋太祖为例,尽管他对武将割据高度警惕,却能放手任用李汉超、董遵诲等几个边将,故陈邦瞻感慨:
观其任将如此,此岂猜忌不假人以柄者哉?(《宋史纪事本末·卷二》)
因此,宋太祖能够做到调动天下力量“如身使臂,如臂使指,无有留难,而天下之势一矣。”(《宋史纪事本末·卷二》)
王朝开创者的雄才大略是其创造的制度体系的必要的补充。甚至可以说,这套制度是专为和设计者本人一样优秀的继承者设计的。问题是,制度可以原封不动地传承,和创制者本人一样优秀的继承者却难再得。此后在承平之世成长起来的继承者,面对祖制,往往既没有能力充分运转,也没有眼光和胆识更改,只能呆板地保守了。这种情况下,祖宗之法就成了祖宗之限了;曾经成功应对外界挑战的祖宗之法,成为了王朝前进的束缚。
一、“只会做官家”的宋仁宗
宋朝皇位传至仁宗,从表面上看,他接手的是一个太平盛世。但他亲政几年后,西夏战事就为检验这个国家的实力提供了一个机会,使宋朝在繁荣外表下的虚弱暴露无遗,不得不谋求富国强兵之计。
西夏是趁五代十国之乱而崛起的少数民族政权,对宋时顺时叛。但在李元昊继位之前,对宋都没构成威胁。宝元元年(1038年)11月,李元昊称帝,建立西夏国。在宋朝准备征伐之前,他先发制人,主动攻打宋朝。宋军连续三年三战皆败北,朝野震恐。辽则趁火打劫,以出兵相要挟,索要关南之地,迫使宋以增加岁币了事。
国事艰难,在一片变法求强的呼声中,掌权长达13年之久而无所作为的吕夷简成为众矢之的,被迫下台。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冨弼等主张改革的官员进入决策层,开始变法,即庆历新政。但宋夏危机缓解后,保守派马上开始抵制变法,新政持续不到一年就失败了。
庆历新政的失败,除了既得利益集团的巨大压力外,宋仁宗个人原因也要负一部分责任的。朱熹说过:
仁宗有意于为治,不肯安于小成,要做极治之事。只是资质慈仁,却不甚通晓用人,骤进骤退,终不曾做得一事,然百姓戴之如父母。(《朱子语类·本朝一》)
宋仁宗性格宽厚温和倒是不假,否则也不能得到后人“仁”的评价。但在政治上,他把真宗所说的“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的心法运用得十分熟练,是个搞政治平衡的高手,正如时人评价的:
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
在国家内外交困之际,他虽有心为治,提拔重用了范仲淹等名臣,试图通过改革使国家走出困境。但他缺乏后来宋神宗那样的性格、魄力,不敢放手改革,也不完全信任范仲淹等大臣。朋党之议触动了他的政治敏感点,便收回了对改革派的信任,中断改革,使得国家进一步走向困境。
二、“积贫积弱”是怎样形成的?
人们通常以“三冗”概括仁宗时代的困局,即冗兵、冗官、冗费。
冗兵。宋朝始终面临外敌入侵的威胁,故在防范军人干政威胁的同时,又不能不保持强大的军队。在重文轻武的政策下,上无名将,下无精兵,只能倚多取胜,故士兵数量不断增大。庞大的军队,消耗巨大的社会财富。朱熹曾指出:
财用不足,皆起于养兵。十分,八分是养兵,其它用度,止在二分之中。古者刻剥之法,本朝皆备,所以有靖康之乱。(《朱子语类·论兵》)
冗官。宋室优遇文人,通过科举和恩荫,造就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吏员阶层,他们不仅享有免税的特权,还受国家的俸禄。宗室也是一个不事生产的阶层。宗室蕃衍,吏员岁增,食禄阶层不断扩张。史载,真宗天禧年间,宗室、吏员受禄者9785员,到仁宗宝元时候,宗室、吏员受禄者就达到15443员(《宋史·食货志》)。
冗费。太祖太宗时代财政尚不成问题,当时情况是:
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蓄藏,守以恭俭简易。天下生齿尚寡,而养兵未甚蕃,任官未甚冗,佛老之徒未甚炽;外无金缯之遗,百姓亦各安其生,不为巧伪放侈,故上下给足,府库羡溢。(《宋史·兵志一》)
经过建国初期的休养生息后,国家进入长期稳定阶段。就像历朝都会发生的那样,随着社会财富的增长,社会奢侈风气也不断滋长(皇室、百姓都是如此),这就导致财政开支失控。但宋朝在其最繁荣的时代财政就成为了严重问题,这却不多见。因为宋朝除了正常的挥霍(这个可以克制)外,供养庞大的军队、官员、宗室,支付辽、夏的岁币,都是固定的财政开支。宋真宗在位后期大搞天书下降、东封西祀等活动,挥霍浪费,滥赏无度,更是雪上加霜。真宗去世后,天书闹剧结束,与之相关的费用也被裁减。但不能改革体制,以上所列的各类开支就只能是有增无减。
宋仁宗时代,立国近百年,制度已失去活力,国家近乎陷入停滞状态,一面经济繁荣,同时积贫积弱。
鲁迅曾经嘲笑某些国人自夸富庶:“倘是狮子,自夸怎样肥大是不妨事的,但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神宗改革,未能从根本上解决祖宗之法的弊端,未能挽救宋朝的虚胖:一方面经济繁荣,另一方面军备软弱,真的长成了大肥猪或小肥羊,只待金人一击了。
(答知乎问:为什么宋朝经济繁荣却被称“积贫积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