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陈果
出 版 社:人民日报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8-05-01
I S B N:9787511553645
长久的爱情,就是一次又一次地爱上同一个人。
我们可以一秒爱上,但却不懂如何用一生去爱。
其实爱自己,就是热爱生活。
part1 关于爱情
情与爱截然不同,相对而言它总是比爱更多、更浅、更短暂。
“多情种”往往分成两种类型:
第一类是寂寞难耐、以情感游戏来填补空虚的“无情客”。他们的“多情”往往源于“无情”,换言之,他们的“花心”只是因为“无心”。
第二类我称他们为真正的“多情种”。他们当中的很多人能同时展开很多段恋情,但是在每一段恋情之中,他们都是真心的,都是发自内心恋恋不舍的。
情是爱的谎言。情总是多的,而多情者必至寡情。
情不同于爱。“情”是惆怅,“爱”是力量;“情”是欲望,“爱”是生命;“情”是趣味,“爱”是信仰。
真正的爱情,不单是“我爱你”,也是我们常说的“我爱慕你”——“爱慕”与“爱”相比,多了一层倾倒,多了一种无可救药的怦然心动,多了一份近乎崇拜的“天命难违”。
“感动”不能生出爱,它生出义务或责任,“心动”是爱的起源,只要心还在,就会花开不败。
如果你的爱源于感动,那么你的爱源于你被他人爱,你因被爱而爱,那不是你发乎灵魂之怦然心动的自发之爱,不是你心驰神荡之下的不自觉之情感,而是出自你清醒的理智,或者内心的歉疚。当一个人因为“受感动”而爱,那么你爱的不是他这个人,却是“他爱你”“他对你好”这个事。
当我们自以为坠入爱河之后,我们有多少人曾经扪心自问:我是否足够了解他,是否足够理解他?我该怎样更懂他,怎样更好地去关心他、爱他?怎样更好地去保护他那部分纯真的天性?我该如何学习着完善自己,更温柔地奉献一个更好的自己?我该如何让自己在爱情中成长得更豁达、更清晰、更懂得尊重、更勇敢地担当?
“爱”的基础是真正的尊重和爱护,像尊重自己一样尊重他,像爱护自己一样爱护他。在爱中,是两条溪流的交织纠缠、同步缓进,是两个生命的互相参与、共同成长,灵魂上不存在强势与弱势。所以,“我爱你”,不代表我是你的奴隶;“你爱我”,也不代表我是你的主人。
真正的爱,一定源于真正的了解。对一个人了解的深度,就决定了你爱他的深度。
唯有深知,才有深爱。
一片痴情,并不等于一片深情。而长久的爱情,它需要的不只是痴情,还有你发自内心的一片深情。
你了解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你爱的就是这样一个他;你了解他最真实的样子,你爱这个真实的他。你见过他最美丽的时候,也见过他最糟糕、最丑陋的时候;你见过他最能干、最得意的时候,也见过他最失落、最狼狈的时候。在他最失落、最狼狈的时候,你还是想拥抱他,还是想吻他,这个才叫做深情。
你见过他最光明的样子,也见过他最黑暗的样子,当你见到他最黑暗的样子,你还是愿意接受这样一个他,并且去爱他,这个才叫做深情。
你真的懂他,懂他是个怎样的人,懂他的好与不好,懂他那些和你不一样的地方,懂他很不完美,但你还是爱这样一个不完美的他,爱他这个真实的不完美的人,这个才是真正的深情。
爱的行动,才是爱的证明,没有行动,一切都是空洞。
爱情不是你和一个完美的人相爱了,而是他爱了你之后,他才更趋完美了。
爱情就是两个不完美的人,共同创造一个完美的关系。
真正的爱,不是强迫你成为我想成为的样子,而是我用心地读懂你,然后尽心尽力帮助你成为你自己。
真正的爱不是把你变成你所不是的人,而是深刻地了解你,然后让你做你自己,让你活成真实的你。
汹涌澎湃的激情说明不了两个人感情深,倒有可能反衬出感情浅。因为只有感情浅的时候,才需要用外在形式的剧烈夸张来弥补两个人灵魂交错的深度。
日久年深的爱情仍充满激情,它只是变成了另外一种更为温润细腻的表达方式。
要保持爱情长久的一个方法,就是要尽可能保持你们在精神上的同步而行。
你要不断地发现他身上美好的东西,新的美好的东西,然后你就会一次次地爱上不同的他,一次次地爱上同一个人。
part 2 成熟与自由
逃避和对抗任何一样东西都不会带来真正的自由,“逃避”和“对抗”这两件事就意味着强烈的不安、焦虑与慌乱。
恰恰是内心的安宁、放松与平和,才真正通向自由。
真正的自由者不需要用“纵欲”这种用力过度、声嘶力竭、激烈夸张的方式来自我强调和自我表达。真正的自由者千姿百态,却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无论他做什么或不做什么,无论结果如何,他总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安宁。
每一个自由者都是一个精神的自洽者。
自由或者不自由的根本,不在于你“干什么”,而在于你“为什么这么干”,你是否心安。
我们要怎样做到这种自由?
第一,清醒的自知;
第二,勇敢的选择;
第三,坦然的无悔的担当。
自由不是自我放纵的力量,恰恰相反,自由体现的是一种自我节制的力量。
人只活一次,你怎么舍得自己短暂的一生是丑陋的、卑污的?你怎么舍得让自己短暂的一生只是往下坠落?即便是坠落,也应该具有落日版的华丽。
一个超一流大学的评价标准不止在于伟大的专家,更在于它是否培养出了一大批深明大义的好人,一群真正热爱 “善”并且在实践“善”的好人。
知识分子当是社会的良知。
不要害怕牺牲,因为能够付出才足以证明你很强大,能够奉献才足以证明你那么富有,只有强大的人才有力量去“付出”。
有用的东西能帮助你们谋生,无用的东西能使你们终身快乐。
有用的东西让你看到物质的美好,无用的东西能让你看到一个美好的自己。你会喜欢这样的自己,对这样的自己深感满意,而这更接近幸福的本质。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