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生活在农村,同千千万万个人的父亲一样,平凡得一旦夹杂在人群中,就很难被认出来。
父亲年轻那会儿,并不是一个好脾气的人。
小时候,我和哥哥没少挨打,这种经历促成了我们兄妹俩即使内心柔软,表面上也倔犟不低头的脾气。
好在父亲有他可爱的一面。其中,我最该感谢的,是他的幽默。儿时的饭桌上,总会因他猛然抖出的笑料而让这一餐饭进行得愉快无比。这种活泼的感觉渗透了我们的生活,让我在长大离家后,不管遇到什么不痛快的事,总会想到用痛快的方式去化解。
可是,不管父亲如何幽默,骨子里,我仍是惧怕他的。如果哪个地方做得不对,父亲就会瞪着两只大眼,吓得我心里一哆嗦。所以,打小儿,只要一提起父亲,我首先想到两个字,“厉害”。
也不知从何时起,父亲渐渐温柔了。
一次回娘家,我和母亲在屋内闲聊得正欢,忽见父亲从外头进来,开口的第一句话是,“我把你的车擦了哈”。我猛然一怔,父亲——从不耐烦洗洗抹抹的父亲,竟然“屈尊”为我擦车?我能想像得出来父亲擦车时的情形一一并不轻车熟路,但每一下都很尽心。
父亲越来越不吝惜于表现他的温柔了,我也越来越感受到幸福。
冬日的早晨,上班后不久。我伏案办公时,忽觉人影一晃,有人从外头推门进来。起初,我并未觉察出有什么异样,只是习惯性地一抬头,竟然是父亲!我顿时高兴起来。
没事儿,父亲可是从来不登门的。所以,一开口,我就笑着问,“哎呀,爸,您怎么来了,什么事儿”?父亲也笑,郑重其事地擎起手里拎着的塑料兜,晃了晃,“咸菜啊,你不是说要咸菜吗?”
嗨,这么个事儿啊!事情的起因是这样,我前几日回家,在厨房转悠,看见盆里码好了做咸菜的料,于是便夸张地高呼,“爸,您做咸菜啦?盛点给我哈”。父亲在一边隐隐有些得意地说,“早着呢,还没做好”。我随即回道,“啊,不要了,不要了哈。”我在饮食方面,用黄县话说,是个“饱客”。平时餐桌上的样数多,无论多一样或是少一样,对我来说,都是不打紧的。
父亲极少下厨。如果说父亲有什么拿手菜,那只能说是咸菜。对于父亲这个典型的厨艺“困难户”,我当时那么讲,纯属是临场发挥,给他增加点优越感,过后根本没当回事儿。
谁知,在这个灰冷的初冬的早晨,父亲竟然坐了公交把咸菜给我送来了。乡下的公交不比城里,经过我们那里的是二路公交,不凑巧的时候,等车需要二十分钟。不消说急脾气的父亲,就连我,体验过那种等的滋味,感觉也很是折磨。
我招呼父亲坐,并和他幽了一默,说,“爸,快坐,正好我今天刚擦的沙发。”父亲知道我是在淘气,一听也乐了。他照例教育了我几句,我嘻嘻哈哈地听着。像往常一样,父亲不肯在办公室久坐,大约怕影响我上班,执意走了。送他到大门口,看着父亲的背影,一步步走远,步履很缓慢。父亲的脚步,竟然和他的脾气一样,也柔了起来。
想起一则故事,《伯愈泣杖》,“他日得杖常痛,今母老矣,无力,不能痛,是以泣”。
讲的是韩伯俞,汉代梁州人。母亲对他十分严厉,会因他做错事而发火,用手杖打他。每当这时,他就会低头躬身地等着挨打,不加分辩也不哭。到了后来,母亲又因故生气,举手杖打他,但是由于年高体弱,打在身上一点也不重。伯俞忽然哭了起来,母亲感到十分奇怪,问他:“以前打你时,你总是不言声,也未曾哭泣。现在怎么这样难受,难道是因为我打得太疼吗?”伯愈忙说:“不是不是,以前挨打时,虽然感到很疼,但是因为知道您身体康健,我心中庆幸以后母亲疼爱我的日子还很长,可以常承欢膝下。今天母亲打我,一点儿也不觉得疼,足见母亲已筋力衰迈,所以心里悲哀,才情不自禁地哭泣”。我望着父亲的背影,想着上面提到的这则故事,真是心有戚戚然。
送走父亲,转身回屋。我打开袋子,看了一遍咸菜,有白有黄,有大片儿,有花刀,满满都是父亲的爱。
男人都喜欢女人漂亮和温柔。可是,有一个男人,不管你长啥样,他见了都满心欢喜。他从不把他的爱建立在你必须温柔的前提下,只是一味地诚心诚意地待你,他对你的爱,没有条件,这个人就是父亲。
在这世上,能够摒弃私心,全力以赴地温柔待你,而且心里又是一万万个愿意的。这样的男人,恐怕,也只有父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