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爱看美食杂志,书籍,纪录片!喜欢食物被发现,被烹饪!不同搭配碰撞出不同的味蕾刺激!
立志一月份要学做一个新菜式的“小壮志”后,脑袋灵光一现!-煎豆腐
妈妈过年的豆豉焖豆腐,完全是过年能准时起床拜早年的最大引诱~豆豉以及豆腐的灵魂搭配比红包还更有诱惑力。
年幼时,曾经和妈妈一起去作坊买豆腐。古老的业作,陈旧的店面摆设!见证真正的“纯手工”豆腐制作工序及其细致和认真。先磨成豆浆,滚熟后加石膏而成~整个过程需要时间,耐心~如怕麻烦,想跳过某个工序,就失去豆腐的精神。
长大后,离开家人,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为了喂养娇气的广东胃!开始尝试一个人下厨房捣蛋美食,颇有电影“小森林”的韵味。爱上这捣蛋的过程,美食之旅亦是一段治愈之旅!在烹饪过程完成一次次自己与自己的对话,坦诚面对内心和做出取舍,选择。
《围城》里,钱钟书说,方鸿渐本乡出名的行业是打铁、抬轿子、磨豆腐,所以当地人有“豆腐的淡而无味”。钱老师和他笔下的方先生都是无锡人,所以豆腐似的淡而无味,大概就指无锡人说了。Hey!姑且不讨论无锡人是否淡而无味,杨绛先生书里记录的钱老师还是及其“有味”有趣的。正如豆腐的好处和坏处,都是淡而无味,初试还带有腥青的豆子味。白净温淡,好处理,好欺负。
听说英国人曾经选出咽喉的东西之中,豆腐在其中。当然,豆腐其实也有味。它的独特我们懂得。
网上百度时,各种关于豆腐的做法五花八门!这块白白嫩嫩的大白!被我们“运用”得淋漓尽致。
北京老豆腐做法,豆腐弄得烫烫的,下韭菜末和芝麻酱,下点儿辣油,被豆腐一烫,香喷喷!
大家都知道豆腐被一个叫麻婆的人做到出神入化,成为菜系传统名菜。
比不过麻婆,比不过妈妈!决定自起一家“道系”自发研发,调配~来个有温度态度的泰式酸辣煎豆腐。
煎豆腐的过程亦是慢生活的流动!收回对时间的掌控权,把它用在我们目前最珍视的事情上,目前这份小小的豆腐上。而它就是慢生活最好的诠释。
原浆豆腐开水烫掉了豆腥气之后,有豆腐香味。也可用盐水泡过,过滤掉豆腥味。切块放平底锅里,少加油煎,欢快的ci ci 声音充满厨房。厨房里弥漫着烟火气,瞬间从工作压力中抽离,回归到这热气腾腾的烟火气中!慢火慢煎至两面金黄,心急不得!大家经常调侃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同时心急煎不了好豆腐!两面金黄时下点葱姜佐之,再伴于泰式酸辣酱酱油勾芡!简单而“好好味”的泰式酸辣煎豆腐就可以出盘。呼朋唤友,共同分享!更是一大乐事!
Hey!这简单的至味是热腾腾的生活小幸福,是妈妈的味道!伴白米饭是极好的搭配,爱这简单的至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