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班级都有不听话的孩子。这些被我们冠以“坏孩子”的学生,可能是每个老师最头疼的存在。我们的老师也会将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这些孩子的身上,常常把他们叫到办公室来“喝茶”。
在我的班上也有这样一个孩子,一个“特殊”到让所有老师都摇头皱眉的孩子。孩子的妈妈和爸爸离婚,孩子从小和妈妈一起生活。但是妈妈是导游,经常需要离家带团,可能是几天,也有可能是十几天。所以,孩子妈妈总是不能监管到孩子。孩子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的养成都不能有持续性的效果。
在家时,爷爷奶奶的年级很大,仅能帮助孩子解决生活问题。时常生病,还要托亲戚甚至是小区的物管阿姨。孩子没有人管,阻挡不住手机电视的诱惑,那些不好的影响就烙印在孩子的身上。上课时,常常不听课,玩东西。有时,还会和老师发生冲突,说脏话,比中指。通常来说,老师都会批评孩子,告诉孩子为什么不好?但是,在孩子的身上的效果,微乎其微。批评多了,孩子就皮了,孩子就听不见去了。时常把老师自己气到生气,娃娃还没有多大的效果。
转变策略,静观其变。在意识到这个问题时,对于这个孩子,采取冷处理的策略,强化好的行为,弱化不好的影响。对于他做的不好的行为和举止,给予批评,但是控制批评的程度和时间。比如,上课不认真,在课桌下玩东西,采用轻轻地提醒。对于孩子好的行为,采用扩大化表扬,给孩子贴上正面的标签。比如,一次延时课时,孩子在位置上认真的完成作业,采用拍照表扬、加分鼓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