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鸟的天堂”在早晨和傍晚不同的特点,感受大榕树上众鸟纷飞的壮观景象,能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读出静态美和动态美。
2.初步领悟动静结合的表达方法,并尝试运用。
3.理解“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深刻含义,体会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敬意。
教学过程:
第一板块 回顾静美,体会动美
活动一:再读感慨,回顾静美
1.语言创境,再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回顾作者第一次去“鸟的天堂”时看到的景象。朗读第8自然段,再次感悟大榕树的静态美。
活动二:走进文本,体会动美
1.默读描写第二次去“鸟的天堂”的段落,有一定速度。把发现和感受画一画,写一写。
2.在交流中创设情景,想象画面中从无声到有声,从无影到有影,从一只到百鸟,从看得清到看不清的变化过程,发现作者的描写是如何从“寂静”过渡到“热闹”。
3.在朗读中用恰当的语气读出短句的节奏感,体会作者描写的有序与动感。
第二板块 对比“动静”,读写结合
活动一:对比“动静”,品味异同
1.整体回顾两次去“鸟的天堂”时的语句,用不同的语气和节奏对比朗读,初步认识“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2.聚焦两个段落,初步发现景物从静态到动态,静中有动的变化。
段落1: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段落2: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水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活动二:
1.创设情境,描写一处从静到动有变化的场景,如学校、商场、高铁站、海滩等。
2.师生评价,进一步修改。
第三版块 再悟“天堂”,感受生命
1.语言创境,再读“昨天是我的眼睛骗了我,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2.出示句子,对比发现语言表达的魅力。
句子1:那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
句子2: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3.在交流中发现“静态”和“动态”的相同点——生命。再次朗读教材中的“阅读链接”,感受巴金的精神世界。
一片土,一棵树,一块田……它们使我的眼睛舒畅,使我的呼吸畅快,使我的心灵舒展。我爱这春回大地的景象,我爱这一切从土里来的东西,因为我是从土里来,也要回到地里去。
生命,无处不是生命。
——选自巴金的《筑渝道上》
板书设计:
鸟的天堂
第一次 榕树 静态
生命
第二次 群鸟 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