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之一。每到春节前后二十天左右,就叫春运,各种交通工具都打挤了也涨价了。“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在外地工作和上学的游子们,都会在除夕的晚饭前赶回到家与家人们一起吃团年饭。∴
我忽然想起了我二哥,他八几年到黑龙江当兵,退伍后就在黑龙江佳木斯安家了。当时他们的收入很少,节约几年的钱才能坐火车回来一次的各种开支。车箱里人挤人,人靠人,就连卫生间里都挤满了人,他经常回忆。由于人多空气不好,有缺氧需急救的,有跳窗的,甚至看见有人坐了几天火车精神失常的,有为争坐位打架的,总之,车箱里乌烟瘴气的,让人特别难受难熬。
为什么那么不好坐车他都要赶回,家里人挂念他,他也想念家里人。特别是我外婆和爸妈,一到春节前那个思念的心情无法用语言来形容。那时又没有电话,更不要说手机,就靠写信来报一下平安。一封信来回要一个月,收到信还要立即回复,并且父母又不识字,书信的来去都是我来回复,所以我特别理解我二哥的思乡之情。现在好了,他们的小家庭在他的努力下己回本地工作生活二十年了。
九几年那时我们回娘家,没有私家车,公交车太打挤,我先生就骑摩托车,三口之家全副武装,帽子手套全戴上,只留两只眼睛在外面。在一个小时的颠簸下到家,下摩托车后,两腿跟本没有感觉,站都站不稳。但是每年都会舟车劳顿赶回家,父母看见我们开心,我们心里也乐意。那时会在娘家住上两晚,一大家人围着火盆守岁,边吃零食边叨家常。大家会把一年中的各种开心的事情和不愉快的事情与亲人们一起分享。小孩子会给长辈拜年得压岁钱,长辈会给晚辈说祝“孩子健康成长,学业有成”。几个小孩得到压岁钱后,拿着钱自己开开心心的玩耍了,不听长辈们聊天的内容了,好像都与他们无关。长辈们看着孩子们高兴的离开,会心的笑笑。
但这几年交通公具方便,有私家车,通迅发达,人人都配上手机,好像亲人之间还少了几分原来的那种亲切感。有时电话都难得打,发一条微信就行了。大家真正坐下跟老人慢慢聊天的时间很少了,即使晚上很晚了,我们也会走,十年左右没有在娘家住了。就是有车在作怪,十几分钟就到了,总认为太方便,随时来去。虽然我们小们三口走了,还好有姐姐她们一大家人,让妈妈不寂寞。感恩这几年姐姐们陪伴妈妈过年!
想想自己这几年都没有好好陪母亲过年,美味佳肴都是妈妈姐姐们作的,我吃现成的,虽然想着幸福,但还是有愧疚感。
对不起!请原谅!谢谢您们!我爱您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