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焦虑的时候,读一读弘一法师的文字,内心就会多一些安静和透彻。
弘一法师渡人无数的几句话,分享给大家:
①遇见,是因为有债要还,离开是因为还清了,前世不欠,今生不见,今生相见,定有亏欠,缘起,我在人群中看见你,缘散,我看见你在人群中,如果流年有爱,就心随花开,如若人走茶凉,就守心自暖。
②凡是你想控制的,其实都控制了你自己,当你什么都不要的时候,天地都是你的。
③你以为错过了是遗憾,其实可能是躲过了一劫, 别贪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拥有,也别灰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没有,所愿所不愿,不如心甘情愿,所得所不得,不如心安理得。
④你信不信,上天有些事让你做不成,那是在保护你,别抱怨,别生气,世间万物都是有定数的;记住:得到不是福,失去未必是祸,人生各有渡口,各有各舟,有缘躲不开,无缘碰不到,缘起则聚,缘去则散。
⑤不要害怕失去,所失去的本来就不属于你,也不要害怕伤害,能伤害你的都是你的劫数。
⑥上船不思岸上人,下船不提船上事;旧人无需知近况,新人不必问过往;缘起缘灭缘自在,情深情浅不由人;世人各有各的渡口,各有各的归舟,山水一程人各有命。
⑦欺骗过你的人会替你生病,欺负过你的人会替你受苦,打压你的人会替你遭殃,不还你钱的人会替你挡灾,因果有轮回,苍天饶过谁。你只管善良,不要去怨恨别人,怨恨会伤到你自己,把一切交给时间,与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与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
⑧怎样看待死亡,弘一法师说:去去就来。
回望弘一法师的一生都在告别。他是当年天津首富的儿子,16岁时爱上了一个梨园女子杨翠喜,在家人知道后极力的反对。
自此之后,李叔同未被允许踏入梨园一步,后来更是被家人送去了日本留学,二人从此断了联系。
但是当李叔同海外归来,却发现自己曾经的心上人已经身为人母,他只能选择默默的祝福对方,把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教育事业当中。
后来的国学大师潘天寿、漫画家丰子凯等都是他的学生。
他年少丧父,青年丧母。在1914年的冬天,一个大雪纷飞的黄昏,他最好的朋友徐焕元跑到他的院子外面,大喊了几声,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我幻灭了,我要离开了。”等到他开门时,没有见到徐焕元,只见到雪地里面一排深深的脚印……
李书同想起这一生自己所有离开的亲人和朋友,满含热泪写下了一首《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问君此去几时来?来时莫徘徊。
1918年,李叔同身披海青,脚穿芒鞋,在杭州虎跑寺出家,号为弘一法师,世间再无两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一个半世风流的翩翩公子从此遁入空门。一转身,留下的是半世空虚。
剃度几个星期之后,他在西湖边遇见了妻子最后一面。
妻子问他,“叔同,”
他说,“请叫我弘一。”
妻子说,“弘一法师,请你告诉我什么是爱?”
他回答说,“爱就是慈悲。”
妻子痛哭说,“慈悲对世人,为何独独伤我?”然而回答她的只有西湖飘渺的晨雾。
1942年的秋天,弘一法师去世了。火化之后,他的骨灰中捡出了舍利子1800余颗。
去世之前,他写下四个字“悲心交集。”去世前,他特意嘱咐弟子,火化遗体之后,记得在骨灰坛的架子四个脚下各放一钵清水,以免路过的虫蚁爬上烫死,殃及他们无辜的生命。
100年来,没有任何一次死亡像这样的慈悲入怀,庄严自在。
他是绘画、音乐、戏剧、书法、教育、佛法方面的奇才。
100年过去了,有人在指责他抛妻弃子,不负责任,有人在争论他断绝尘世的原因。为此,他的学生丰子恺给出了一个很好的解释。
说人的生活可以分为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
物质生活是吃喝享乐,精神生活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则关乎信仰。
有的人喜欢待在第一层,锦衣玉食,尊荣富贵,孝子贤孙,未尝不是一种安稳人生;
有的人则渴望第二层,潜心学问,寄情艺术,力求有所成就,未尝不令人敬仰;
还有一种人对第二层还不满足,要爬上第三层,他渴望探究人生的究竟,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弘一法师李叔同就身在第三层。
天地是什么?天地是规矩,是阴晴圆缺,是生老病死。
众生是什么?众生是人性,是妖魔鬼怪名利权倾。
自己是什么?自己是一团欲望,是七情六欲贪嗔痴恋。
见了天地,体会了伟大与渺小,所以谦卑;见了众生,明白了众生百态,所以宽容;见了自己,感受到了本我和真我,所以豁达。
世间芸芸众生,不过三种人,各在一二三层。
世间万千繁华,不过三种风景,天地、自己、众生。
我们不是弘一法师,也不是李叔同,但同样在可以见天地时懂得谦卑,见众生时选择宽容,见自己时做到豁达。
愿你我无论在生活的哪一层,都能不负此生,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