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是我们超级中欧城主题的最后一个周了,孩子们在这个主题都有了各自的收获,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区角,每个幼儿在区角里的活动都很投入,知道我看到了表演区的小朋友。
一、熟悉故事内容
表演区的小朋友已经分配好角色,带上了头饰穿上体饰,可是孩子们却迟迟没有动作,经过了解我发现个别孩子对表演故事的出场顺序并不明了,甚至存在不知道自己是第几个出场的情况,为了了解孩子们对故事的熟悉程度,我进行了如下提问:
师:这个主题的表演故事叫什么?里面有几个角色?
幼儿:青蛙卖泥塘,里面有7个角色
师:这几个角色分别是谁?你能按照它们的出场顺序来说吗?
幼儿:小青蛙、老牛、天鹅、小鸟、小蝴蝶、小兔子、小猴子
孩子们能够准确说出故事里的动物角色,对于动物的出场顺序个别幼儿没有掌握,这一点会影响故事表演的流畅性。
师:你表演的是哪个角色?台词是什么样的?你要怎么上场,准备做什么动作?
潼潼:我扮演的是小白兔,我要蹦蹦跳跳出场,和乌龟赛跑的时候我要加一个跑步的动物
梓霖:我扮演的是小鸟,我要飞上来,大树的时候我的胳膊要打开,是一棵高大的树
沐沐:还有我,我扮演的是蝴蝶,像小花一样美丽,我要飞到舞台上,然后做小花的动物
睿泽、管管、馨馨等几个小朋友也分别表达了自己对于故事角色的理解,奕舒对于自己的角色认知不清晰,表演自己角色的台词和动作时候不够自信,声音很小,我鼓励其他几个小朋友一起想办法,树立孩子的自信。
二、正确的出场顺序
孩子们按照表演顺序备场后,正式表演开始了!这一次的小朋友们表演比之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哪几个小动物是先上场的?哪几个小动物需要在小青蛙的召唤下来到泥塘呢?孩子们不是很清晰,本主题的表演故事相对其他几个主题的表演故事有些许不同,其他小动物的台词较少,小青蛙串起了整个表演故事,因此最难表演的也是小青蛙这个角色,台词特别多,但同时故事之间又有很多的相似之处,我带着幼儿继续梳理,通过梳理我们发现最先出场的是主角小青蛙,老牛和天鹅都是被小青蛙卖泥塘喽、卖泥塘的喊声吸引过来的,需要主动上场,而后面四个小动物则是在小青蛙的召唤下出场的,故事台词之间有很多的重复性,只要把这些事情捋清楚了,故事的想我就相对简单。
三、故事创编的依据
同时这个表演故事在本主题已经实施几周的情况下孩子们完全可以增加角色创编故事情节了,这种情况下需要先分析原本的故事角色,如:小蝴蝶喜欢在花丛里飞来飞去的采蜜,天鹅喜欢在湖边游泳,小白兔想要一个跑道可以和乌龟在跑道上赛跑等都符合动物的角色特点,这就需要对新加入小动物的角色特点有所了解,对中班这个年龄段来说掌握了新加入角色的特点,故事的创编就相对简单啦!
我们现在学习的表演故事兼具游戏性和表演性,台词重复且趣味性强。中班幼儿对角色的感受理解不够深刻,对故事的解读不够透彻,表演能力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幼儿的表演往往水平一般,成功的体验不强,需要教师进行必要的指导,帮助他们的表演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