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飞快,转眼间又过一周,但在细想17已经临近尾巴,这一年你有什么收获吗?不管有没有,你会发现时间的脚步,你挡不住。
上一周主要讲了让我们醒悟,认清现实。那么这一周就会教给我们怎么做。
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是恶性循环。(管理)
1、估算时间
要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要从现在开始养成习惯:做任何事情之前先判断其熟悉程度(或陌生程度),在据此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2、及时行动
唯一的策略是“现在就开始”——否则更待何时?在起步晚了的情况下,问题不是“到时候们不能做好”,而是“到时候能做多好就做多好,总好过生什么都不做”。明白这个道理,以后就不管遇到什么任务,永远不要在问“什么时候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3、直面困难
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回避困难
任何一个任务都可以划分为两个部分,即相对简单的部分和相对困难的部分。合理的时间安排应该是这样的:迅速做完简单的部分,把节省出来的时间放在困难部分的处理上。
4、关注步骤
做任何事情,学会思考方式最为重要。要学着像一个项目管理者那样思考——他们更多的关注“方法”,他们会花费比别人多(多出许多倍)的时间去落实每一个步骤。给自己分配具体的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最终最高效的完成任务。
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通过关注“方法”去反复拆分任务,最终确认每个子任务都是可完成的,这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功课。这样的习惯,会使一个人变得现实、踏实。这既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后天习得的技能。这种技能无比重要。
5、并行串行
弄死你这个问题很重要,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提高效率”指的就是“原本只能串行造成的两个任务现在可以并行完成”。
保持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列如“番茄工作法”。
6、感知时间
没有人不了解自己的朋友。所谓的真正的朋友,必然是也只能是那些最终被证明真正为我们所了解的少数人。同样的道理,如果我们竟然有机会与时间做朋友,也确实有与时间做朋友的愿望,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耐心地了解关于时间的方方面面?(事件时间日志)
7、记录开销
8、制定预算
每天记录时间开销。如果这个习惯已经养成,我们要玩养成第二个好习惯:每天制定时间预算。事实上生活就是选择。
9、计划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失败只有一种,就是半途而废。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可以把计划期限缩短到一个星期,然后再慢慢延长)计划固然重要,行动更为重要。
如果想要改变自己,或者对自己目前的处境不满意,那就一切从简——找一个你觉得应该会带来改变的任务,然后去做就是了。不要怕碰壁,不要怕失败,那是必须经历的过程。失败并不可怕,因为人总是要失败许多次才会得到结果,况且全天下又不是只有你会失败,怕什么?达成目标关键在于每次收到挫折之后能否吸取教训。只要能吸取教训,然后自我调整,那就是进步。我们一生所做的事,大都是在试错,对于人生没有人能像解释数学或物理学原理那样给出普适的公式。永远记住,马上行动最重要的——尽管这句话已经被无数人说过无数次。
10、列表
制作一个列表,往往会是自己做事井井有条,并保证自己不会白白浪费时间。在长期使用列表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经验却实值得分享。
列表一旦开始运作,就一定要执行到底(现实、坚持)
11、流程
12、预演
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次数,就能准确完成——甚至是无意识的情况下——他只不过是把这个原理应用到极致而已。
13、验收
如果没有设计验收机制,最终的结果肯定会让你非常失望,因为你缺少验收机制会使团队对自己的工作质量毫不介意,长此以往,团队的执行力将等于零,作为团队领导者的你也必须承担失败的责任。
认识你自己!(学习)
14、效率本质
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任何一个人如果曾经有最终习得某种技能的经验,就会知道,在习得的那一瞬间,整个世界都会为之改变。换一种说法:因为有能力做更多事情,他也就不在存在于原本的世界里;因为所习得的技能,他拥有了另一个完全不同的世界。“学习”的重要起点是:起码学会一种技能。
15、基本途径
维基百科 大众点评网 阅读
16、主要手段
正确的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17、经验局限
只看结果,不究原因,或者乱理解原因,是一种多么危险的想法和做法啊!正所谓经验主义害死人。
人在学生时期应该认真阅读至少3本关于科学史和科学方法的书籍。
18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能力;检索能力建立再相当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之上;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位置(这里的写作能力只是写作能力中最基本的一种——写出简洁、有效、准确朴素、具体的说明性和说理性文章的能力)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了解学习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