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业生涯咨询手记1【我一定要退学】

坐在我面前的,是一对愁苦的夫妻,孩子去年考上大学,心心念念要上吉林大学的心理系,父母觉得一个男孩子,整天探究那些焦虑抑郁强迫等心理问题过于婉约,坚持让孩子学了电气自动化。

孩子坚持了半年,最后实在味同嚼蜡,半年后坚持要换专业,各种条件不符合,就要求回来复读,父母坚决不同意(内心已崩溃),孩子自感前途无望,最后打包行李回家,休学闭门。

父母慌了神,说实在不行就复读,孩子说现在不想了,复读太辛苦且充满未知。

父母绝望焦虑的要原地爆炸,不停的重复着:怎么才能让他重回校园,哪里都行!!!

孩子的回答打碎他们所有的期待:再唠叨,我不休学,我要退学。

【学业规划、职业规划到底是什么?】

我们的职业取向的产生,到最后所从事的工作,会进入哪一个领域,跟人打交道还是跟物打交道,到底是机缘巧合,还是冥冥中天注定?

一个人的成长并非割裂成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小婴儿在可以把塞进嘴巴的那一刻,对这个世界的自主探索就已经开始了。

幼儿期是一个自主探索的时期,我是谁?我喜欢什么?我要跟谁交朋友?此刻我想做的事情?所有的一切,都在促使个体快速的成长,分离出一个自我,不断区分个人与外界的关系。

小学阶段开始了学习生涯,这里面有生命前六年的铺垫,各种习惯虽然在这个时期养成,却也早有端倪。见过太多的小孩子,不断用挑食来对抗养育人的控制,没有自主的人生,注定不会自由,也无法如家长所愿自动形成良好的习惯。

初中阶段的内卷已经开始,家长如临大敌,生病一天不上学感觉损失了一个亿。在各种内外焦虑的裹挟下,孩子懵懵懂懂的只知道要学习,上个重点高中,却并不清晰里面的内涵。听到最多的是,上了高中,才能考大学,读研,才能有个好工作。只是这些对初中的孩子又过于遥远。

高中阶段,从第一年的选科开始,一个人的职业大取向已经初见端倪,一直到高三填写高考志愿,许多孩子都一直在闷头学习,对于未来要去到哪个专业,哪个学校,这个专业毕业后要从事什么工作,具体的要求是什么,却并不清晰。

【你们怎么来到这个专业的?】

每年大一新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我都会每个学生这个问题:你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专业的?

我的理想职业

我爸妈让我来的(top1);我同学亲戚朋友学的这个专业;我的分数只能选这个专业;实在不知道学啥闭着眼填的:)

鲜有学生说,我喜欢这个专业,我研究过这个专业的主要课程,我以后想从事***,选这个专业最对口。如果有一个学生侃侃而谈,我会赞叹,这个孩子一看就是从小没有被逼着喂饭:)

职业探索是学业规划的前世今生

要给孩子报好一个志愿,除了不亏分数,所在城市,哪个学校以外,更要从职业探索入手。

那职业探索什么时候合适?探索的关键点是什么?

在整个流程图中,我始终认为,自我分析和探索的部分是最核心的环节。

一个人,只有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喜欢的方向是什么?我以后要为哪个领域提供服务,才会有一个大方向的引领,才会在后面的工作世界探索中,向前延展,我的大学专业要学习什么?我高中要如何选科,如何选择专业,报考哪所大学?

所有指向都有一个关键点:孩子本身。

【看见孩子】

从事近十五年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程中,接触到形形色色的大学生;

从事心理辅导的职业生涯中,接触到各种焦虑的青春期学生和焦虑的家长;

陪伴两个孩子成长的历程中,体验到养育孩子,本就是生命的一场相逢,他们并非是父母的专属品,焦虑的主要源头,控制的主要对象。

我们可以和他肩并肩,手牵手,共同探索世界的丰富,探索职业的意义,工作是最好的修行,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了解自己,了解孩子,帮助他把这个过程看的更加清晰,指向也会更加明确。


作者:张莉

领程教育学业规划师,职业生涯规划师;创业规划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大学教师;

青少年沙盘指导师;青少年教育指导师(高级)。

心理学系统受训十余年,一线学生工作近20年,心理学社会服务近十年,为淄博初高中教师及学生提供各项赋能培训及心理疏导。

接待人群:青少年儿童,大学生。

工作方向:

* 青少年心理咨询;* 青少年学业规划;* 家校共育亲子课堂;* 亲子测试及优势指导;青少年心理疏解,沙盘团体、绘画团体、心理咨询。

如对孩子的学业规划,专业选择有困惑,欢迎入群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