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礼物
孩子们街量幸福的方法与我们不同,他们对世界的理解与我们不-样。赛思即使身患不治之症,他们关心的也永远不是死亡,而是活着,要活成饱满的生命。一个人是否不枉此生,只有爱能定夺。在爱的尺度下,他们的一生与别人的一样长,一样饱满。
赛思深深地触动了我,命运偷走了他的青春,让他来不及长大就老去,他却将这看似悲剧的人生转变成奇迹,让我也用看待奇迹的眼光,去铭记克里斯托弗的一生。
刚失去克里斯托弗时,我总以为他的童年完全笼罩在痛苦和疾病下,一思及此就心如刀绞,甚至偏执地认为他在濒死时一定很恐惧,一定很需要我,而我却不在他身边。内疚和羞愧蒙蔽了我的双眼,让我看不见原来他的生活充满了爱,充满了快乐,并非只有苦难。
看着賽思努力过着一个10 岁男孩的普通生活,以10岁男孩的眼光看待世界,我才明白一个孩子即使身患不治之症,他关心的永远不是死亡,而是活着。正因为他们总是专注于活在当下,而不是日思夜想还能活多久,他们的生命才会如此饱满。看到他努力过好每一天的样子,我才明白生命的长短无法衡量人生的价值。一个人是否不枉此生,只有爱能定夺。在爱的尺度下,克里斯托弗的一生与别人一样长,一样饱满。是赛思让我放慢脚步,看清了孩子们总是活在当下,洞悉了时间的长短并非一成不变,它会因人世间的体验而拉长,生命也会随之延长,无论这段体验是几天、几周,还是几年。一段提前画上句号的人生,你可以认为它不完整,也可以认为它是完整的,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生观。
然而,我依然要学习如何与痛苦共度一生。赛思教会我的这一切,虽然无法消除我内心的痛苦,却帮助我看清它的真面目。我的痛苦来源于对克里斯托弗的思念,而不是因为我辜负他的爱。当那些一同度过的美好时光,那些关于未来的美好憧憬,随着所爱之人一同消逝在风中,活着的人往往会被恸欲绝欲绝,自欺欺人,不愿找受事实。我的痛苦是真的,伤口也是真的。但是只要想到克里斯托弗知道我们有多愛他,我就能开始平静下来,不再总想者他受过的苦,想到寝食难安。
几年后,我在《纽约时报》 ( New sorrt Times)上读到,高棉族人将 “分婉”比喻为 “过河”(chhlong tonle )’。乍看到这个词语时,我猛地放下报纸,像扔开一块烫手山芋,过了几秒又将它拿起来,仔细看了一遍,表面平静,内心却早已波澜起伏。我想,没错,这个比喻说得很对,它让我终于找到方法形容我的生活。失去克里斯托弗,就是涉过湍急险恶的河流,回到没有他的彼岸。河上的每一天都过得犹如溺水,有时我会绝望得想要放弃挣扎,任由自己被急流冲走,沉人无悲无喜的河底,看着河面上的斑驳光影渐渐远去。但是赛思的故事成了我延续生命的浮木,让我始终漂浮在水面上,不被急流验浪淹没。我所报道过的每个人,皆是指引我回到河对岸的明灯。
生命的长短不是因为在这个世界留存的时间而是是否不枉此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