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见闻》过年
文 /胡郎
年,牵动着亿万中国人的心,是中国传统的节日,让在外工作的人归心似箭的回家。‘’有钱没钱回家过年‘’,这是在外工作人年前的心声。
好几年没在老家过年了,今年刚好单位让我休四天假,二九、三十、初一、初二。我早早和媳妇商量好今年回老家过年。吃过早饭,我和媳妇、儿子来到城东客运站。熙熙攘攘的人群拉着行李箱背着行李包,使我感到‘’年‘’在中国人心中的魅力。好不容易买到回白水长途大吧的车票,顺着检票口我们坐上大吧车。一路高速,两个小时就回到白水县。
白水县城高楼耸立错落有致,条条街道宽敞平坦。街道中间绿化带的书树上挂满了红红的‘’中国结‘’,街道两边的风景树缠满彩灯,树枝上挂着火红的红灯笼。街道两旁摆满了琳琅满目的年货,一片节日的景象。那火红的红灯笼,预示着人们红红火火过大年!
县城离老家还有八、九十里的路程,我们在县城呆了两小时,才坐上一天一趟回村的‘’村村通‘’班车 ,到家还得翻两个大沟 再走几十里平路。
坐在车上看着窗外归乡熟悉的路。母亲的电话一个接着一个问‘’走哪儿了‘’?母亲按路程推算做饭时间,想让我们一到家就能端上碗。
不觉得车子已进入乡镇,原来的土路已变成两车道的柏油路中间有条黄实线。柏油路一直通到村口。下了车走在进村平坦的水泥路上,路的两旁装着路灯,每家门前都有路灯,原来的窑洞用砖装饰成平房的样子并装上铝合金大玻璃窗,四开不锈钢玻璃大门,在洁白的白瓷片衬托下真是漂亮大气。砖砌的院墙,整齐的门楼、门房安着红红的大铁门。好多家买了小车。使我感到改革开放后农村的巨大变化。回到家中天已黑,吃过母亲做的饭菜就去休息。
大年三十早看到村干部一行慰问村里孤寡老人贫困户,他们走在前面,后边的电动三轮拉着米、面、油。中午贴完对联,挂上红灯笼,自来水把水缸添满,带上烧纸、阴票、蜡烛去坟地请已故老人回家过年。回到家中,吃过饺子便走出家门,看到每家每户的红对联红灯笼,感到农村人的日子红红火火蒸蒸日上。大队部院子扭起秧歌,秧歌队阵容强大,老到七十岁小到中小学生,个个脸上露出笑容。秧歌队里中老年人步幅轻盈彩绸高飘,中小学生身体柔细扇子四起。锣鼓队的老人,鼓槌扬起曲调随变节奏感强烈,男女老幼欢呼一片,共祝新年!
这让我回想起几年前回老家过年,大年三十我从窖里绞水把家里的水缸担满,贴完对联,去坟上请已故老人回家过年,要是遇到消雪天气那厚厚的黄泥沾满鞋底,每走一步都觉得很艰难。回到家中吃过饺子,便和家人拉家常。天黑要到‘’魏氏家庙‘’祭拜老爷爷,那添黑的夜不拿手电就看不着路。初一早上拜年两腿沾满黄土打都打不掉。拜完年后,孩子们玩耍,大人打麻将的打麻将,执骰子的执骰子。各种赌博一时四起,弄的夫妻吵架家庭不和。
晚上街道路灯一片通明村里人在‘’魏氏家庙‘’拜完老爷爷,边看春晚边吃年夜饭,隆隆的鞭炮声呈现着节日的喜庆。
初一早上拜完年,大队部的院子搭起舞台拉上横幅,横幅写‘’好媳妇好婆婆评选大会‘‘。村书记致新春贺词村长主持,由村书记给好婆婆颁奖,掌声四起鞭炮齐鸣。一排排好婆婆系着鲜红的长围巾坐在台上的板凳上面带笑容领了奖状和红包。由村长给好媳妇颁奖,锣鼓喧天掌声热烈。一个个好媳妇站在台上,胸前戴着大红花,拿着奖状和红包,露出自信感恩的目光。最后村干部给村上的老寿星拜年发红包。整个会场一片祥和。
过年的小假没感觉就休完了,初二我不得不返回上班。坐在返城的长途大吧上,我脑海里时时呈现着今年回家过年的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