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上的摩西》作者: 双雪涛

ISBN: 9787530669624

内容简介:

本书是双雪涛的第一部中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10篇作品,小说风格不一,题材有校园成长类,奇人故事类,侦探悬疑类,作者的笔调朴素,冷峻又有文字表面按捺不住的恣意,叙事从容冷静的背后蕴含着人物内心的不平静、简单事情的不平凡。

在近乎平静的风暴中,每个人都被命运所驱逐。

尤以《平原上的摩西》一篇受到读者的广泛好评。小说讲述由一起出租车司机被杀案揭开的陈年往事——艳粉街的少年成为刑警负责侦查12年前的旧案,嫌犯渐渐指向儿时邻居家的父女,刑警深陷其中,随着调查的深入,他本人很可能就是案件的参与者……

双雪涛的作品大开大阖兜兜转转转,而又回归平淡,这既是对世界的理解,也是内心的宽恕。


作者简介:

双雪涛,沈阳人,曾在银行工作多年,现自由写作


精彩书评

壹:短评

#  让我去相信温柔的奇迹。

#  有很多震撼的细节,同题小说的结构尤其精致,行文也限制使用了东北方言和东北人天生的幽默感,虽然这两个因素能迅速讨好读者。第一篇最佳,当情节的回环渐渐显露,每一次都戛然而止,力道都含在文章里,留着读者倒吸一口凉气。更触动的是里面同样的成长经验,算是半个同乡的阅读惊喜。

#  双雪涛在本书的《跋:我的师承》中讲自己如何被众多名家影响,如何学习揉捏语言、结构意境、接续传统、自明道路,而在这本小说集里,也的确可以窥见阿城、余华、王小波等作家的影子,甚至他所写的残酷青春,让我想到了路内。最喜欢同名作《平原上的摩西》,多声部结构、多视角叙述的形式,犹如一个个拼图,通过不同的横截面拼凑出一个完整的真相,每一次的收尾都很干净利落,余韵无穷。不是单纯的探案或悬疑故事,而是将个人遭际与几十年的历史巨变融入其中,每个人都被时代、被命运损害与消耗,每个人都背负着过去的重担前行。

#  我睡觉的时候常常会把被子踢开。然后我就在寒冷中醒来,身上什么也没有,觉得人生就是这样,你以为世界在包裹着你,其实你什么也没有。


贰:

马尔克斯说,在胡安·鲁尔福的作品中读到了索福克勒斯的浩瀚。一篇七万字的《佩德罗·巴拉莫》可以让他倒背如流。在汉语文学中,我们是否有这样的一部作品,能够以薄薄的篇幅承受人们无边无际的阅读。

余华的《活着》似乎是最接近这一境界的尝试,余华的写作理论注定他是一个“朝三暮四”、“喜新厌旧”(余华语)的求索者,始终置身于发现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一直都是先锋小说作家),而浩瀚却往往与轮回、宿命或永恒相关。

《平原上的摩西》收了双雪涛创作的中短篇小说十篇,其他九篇,如《大师》《我的朋友安德烈》等,都有属于双雪涛的闪光之处,亦时时可见对村上春树、阿城、余华、王小波的戏仿与致敬。然而《平原上的摩西》,却是完全属于双雪涛的作品。这里的意思是,可以载入文学史的作品。

《平原上的摩西》使用《我弥留之际》的形式,却与模仿无关,因看似个人叙述的内容却融着史记列传的写法,但又有了福克纳大巧若拙的精准和力量。包裹在推理小说中的,是对人生的冷峻思考,冷峻里却有着慈悲的向度。双雪涛让领路的摩西,具有了耶稣的慈悲。这恰到好处的慈悲,有抚平创伤的神奇力量。

以两家,两代的恩怨情仇(听上去很电影)为主线,贯穿爱与救赎纠结的缘起。时代潮流里的庄德增(在动乱的十年,在社会变革的转折点,永远走在胜利的队列),时代潮流之外的李守廉(失语到在小说中竟没有自己的专章,连名字都快被遗忘),无论他们在时代之内,还是之外,成功,或者失败,都被时代必然或偶然命运的洪流裹挟,不得自已。知识女性傅东心,属于永恒而寄于时代的声音,守护着救赎的蜘蛛之丝(无能文学的力量),丝路牵引女孩李斐;李斐守护着救赎的蜘蛛之丝(爱如烟火),丝路牵引傅东心之子庄树。被爱救赎的庄树,又牵引着李斐,走向光明。这光明以生活的所有苦楚为养料,以两代人各自令人唏嘘的一生为代价,但这一代年轻人(庄树、李斐、孙天博)的苦楚,未生出怨恨,代价,不指向报复。他们的爱,与慈悲相通。

这篇小说的书名,是一个怎样的“象”?何为平原?谁是摩西?小说中,“平原”是烟名,小说中破案的线索,凝聚着所有人的命运。平原上一场她未能燃起(他未能看到)的焰火,使救赎推迟到十二年后。救赎者,无论是李斐,还是庄树,在命运的湖上重逢,成为了彼此的摩西。

她说,小时候,傅老师曾经给我讲过一个故事。说,如果一个人心里的念足够诚的话,海水就会在你面前分开,让出一条干路,让你走过去。不用海水,如果你能让这湖水分开,我就让你到我的船上来,跟你走。

我说,没有人可以。

她说,我就要这湖水分开。

我想了想,说,我不能把湖水分开,但是我能把这里变成平原,让你走过去。

她说,不可能。

我说,如果能行呢?

她说,你就过来。

我说,你准备好了吗?

她说,我准备好了。

我把手伸进怀里,绕过我的手枪,掏出我的烟。那是我们的平原。上面的她,十一二岁,笑着,没穿袜子,看着半空。烟盒在水上飘着,上面那层塑料膜在阳光底下泛着光芒,北方午后的微风吹着她,向着岸边走去。

无穷无尽的慈悲,是文学最高贵的品质,《平原上的摩西》的结尾,接近于这样的慈悲。

日头照耀好人,也照耀歹人,

降雨赐给义人,也给不义人;

这爱长阔高深,一视皆同仁,

但愿万人得救,不忍一沉沦。


叁:

像我们说到「魔幻现实主义」必然会想到马尔克斯,说到「伤痕文学」必然会想到刘心武、冯骥才。当今中国,说到书写厂矿文学和东北衰落史的代表作家,必然是双雪涛。

双雪涛的文笔简洁、冷峻,浮着一层东北人特有的冷幽默。他的小说里有两篇令我印象深刻,一篇是《平原上的摩西》,一篇是《跷跷板》。

它们的共同点是都把目光聚焦于20世纪90年代的东北,书写的对象则是时代剧烈变革下一代人的失落。

这代人生活在一个距今并不算遥远的时代,但却被疾驰的队伍远远甩在身后。毕竟,所有人都拼命追赶的年代,没有人会回头看。

2010年上映了一部电影叫《钢的琴》,试着把这个失落的阶级带到我们面前,结果是好评如潮,票房惨淡。

如今我们看到了更多这样的故事,这样的东北。它有别于《乡村爱情》里的“土”,又有别于“你瞅啥?瞅你咋地”的“蛮”。

这些故事里有无可奈何的悲伤,也有曾几何时的失落。

【历史被动的参与者】

近20年以来,东北都缺失在中国高歌猛进的语境中。

改革开放、市场化、转型升级的浪潮向中国大部分地区汹涌袭来的时候,东北却在“过去”。让一地衰败的铁西区过去,让国有企业改革的难关过去,以及2818万下岗工人的人生过去。

它曾经是共和国功臣,中国主要的重工业基地,最早实现初步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地区。

新中国第一辆汽车、第一架战斗机、第一艘驱逐舰、第一艘核潜艇,都出自东北。没有东北,就没有完整的工业化基础,中国就不会有与发达国家合作的第二次工业腾飞。

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企改革、改组、改制,却让这个坚毅、庞大的钢铁巨人骤然衰落。

技术相对落后和缺乏资金成为了东北经济转型的桎梏,像是一个巨人拖着笨重的躯壳,一旦跑起来就钢碰着钢,铁撞击铁,噼啪作响。

但是当时东北之所以除了厂房和设备以外,没有多少积累的资本,是因为建国前三十年的计划经济时期,企业实行的是利润无偿上缴,它无法积累资金,也就无法形成资本优势。

相比之下,东南沿海的特区则轻装上阵。在特殊的优厚的政策支持下,大量吸引外资,使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国外生产工具结合,迅速发展轻工业。加上税收减免政策,当地形成了企业的资本优势和政府的财政优势。于是,就出现了南海边一个“圈”的奇迹。

我们现在看到的东北,是失落的,绝望的,它是计划经济时代遗留的孤儿,是新的时代里,找不到方向和出路的游魂。

但它从来,又都只是历史被动的参与者。

张作霖时代,出于奉系军阀自身需要,在东北逐步建立了相对独立于关内的兵工产业。伪满洲国时期,日本站在殖民者的立场,在东北实施工业化开发。二战后,苏联出兵东北,是为了恢复沙俄在远东的势力范围,但它开办了华俄道胜银行,修建了贯穿东北的中东铁路。

在各方势力的博弈下,东北一步步成为了现代化最大的受益者。它由无数双命运之手捧上了神坛,又目睹一切被打得粉碎。

【牺牲者的挽歌】

改革的节点到来之前,东北一直是骄傲的共和国之子。

铁西区里工厂连成一排,烟囱林立。苏联援建大片的苏式工人村,周边配设有学校、电影院、照相馆、副食品商店、浴池和街心花园。“工人阶级”获得了终生幸福的承诺,因此把整个人生和家庭许给工厂,一切显得理所当然。

他们或许不曾仔细思考过自己和整个国家机器之间的关系,只是拥有对国家最朴实的荣誉感和信任。他们相信自己完全配得上,也守得住这一切,就像今天在大城市里的精英阶层,相信自己有资本,有智慧,有能量,永远不会是输家。

但很快,这些大厦就行将崩塌。

计划经济破碎,市场的操盘手开始重新洗牌,曾经一家几代人接班上岗的工人们,第一次发现自己手里的“铁饭碗”也有可能轻而易举地被人夺走。

命运像一阵飓风,残忍地打碎一切,把所有事物都席卷到空中,再用一种我们普通人无法把握的概率降落。

于是,在有的地方,我们看到财富像雨后的蘑菇一样肆意生长,而另一些地方,失落者在不毛之地输光了一切以后,走向被人遗忘的前路。

广袤的东北,昔年共和国之子的短暂荣光轻易梦碎,几千万人因失去道路而崩溃流离。

一夜之间,权力和暴力转化为财富。极少数管理层成为百万、千万、亿万富翁,绝大多数人则成为穷光蛋。贫富差距从此彻底拉开,许多人的命运从此改变。

在《平原上的摩西》里,李家和庄家原本是同住在大院里的两家人,却在国企改制后展开了完全不同的命运。

李父曾有一次和庄父的隐晦相遇,届时,庄父已凭借自己的机灵和人脉在南方飞黄腾达,原本老实稳重的李父却从钳工沦为了出租车司机,身上还背负着人命。他们一起目睹了广场上“伟人雕像”被拆除,而后不欢而散。

在《跷跷板》里,“我”是个开吊车的工人,无意中从国企改革的厂长刘庆革口中获知一个惊人秘密——作为工厂厂长的他,曾经杀害了一名工人,因为那位工人拒不服从下岗分流的安排,甚至威胁他女儿刘一朵的人身安全,刘庆革把这位工人埋在工厂幼儿园的跷跷板下,这就是小说名字《跷跷板》的由来。

双雪涛后来在采访中说到:恐怕每个人身上的发生的悲剧和喜剧,都与他人有关,更和自己的亲人有关,而且这些家庭的悲喜剧,又都跟时代有关,所谓家国,可能就是如此。

【诸神黄昏】

这一代人身上的悲剧性在于,谁也不会想到,体制率先变卦之后,人群会如此不堪一击。

 2002年,铁西区已经变为下岗问题的“重灾区”。当时还是新华社记者的吴晓波前往铁西对下岗工人进行调研时,形容那是“一种平静得近乎麻木的情绪。”

但是在这样的沉默下,有“放下碗筷,默默走向阳台,一跃而下”的父亲,有“每天傍晚从菜市场捡剩下的菜帮子”的母亲,还有“扛着一把钳子到马路上等活,有时,几天下去一分钱都没有”的下岗职工。

同样是东北作家的贾行家,在演讲中曾说过这这样的故事:一个中学同学的父亲,在改革前每次下班都要自己喝一点酒,自斟自饮。喝完了之后就笑嘻嘻地看着屋里,因为屋里摆满了当时最时髦的家具和电器。下岗以后,他喝得更多了,一直喝到两只血红的眼睛在一个很黄的小灯泡底下眨巴。然后就动手打儿子和妻子。

在他的的印象里,那些年只要是生活在厂区里的人,几乎家家都在闹离婚。当时东北许多震惊全国的事件,也都和社会上的这种失业带来的动荡有关系。

整整一代产业工人,被以改革的阵痛为名,付出了本不应该由他们承担的惨重代价,换来了国家GDP的高速增长,他们得到的只是买断工龄、失业、低保、不安定因素,面临生存、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一系列天大的难题。

这些问题直到今天很可能还一直存在。

事实上,国家对于个人的承诺,就像男女恋爱时的山盟海誓,既美丽,又虚妄。

那一代工人的盲目在于看不到自身其实只生活在一个微小的局部,当整个机器开始轰鸣,巨人疯狂起舞的时候,谁也无法独善其身。

曾经的主体地位被宣传的多么伟大,失去一切后的个人就有多么卑微。

但是生命的悖论在于你无法选择,你只能听之任之。那些曾经被神祗宠幸的人,在被剥夺一后,也只能坦然接受创世神祇赐予他们的诸神黄昏。

作家双雪涛或许并没有勾勒一个时代的决心,他说自己感兴趣的是一个个的”人“,一个人的命运、一个人的悲喜、一个人的上升和下落,他把这些剥给我们看。

但是他也信奉陀思妥耶夫斯基那句话:首先人应该善良,其次应该诚实,但是最重要的是不要相互遗忘。

于是那些悲伤的故事拼凑在一起,我们看到一个失落的时代跌落在地,被人群远远甩在身后,孤独,又无助。


微Q同号:2802031363    公众号:pengdiary

文章为有偿阅读:1元/篇 ,自觉投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6,744评论 6 50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505评论 3 392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3,105评论 0 35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8,242评论 1 292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7,269评论 6 389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1,215评论 1 299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0,096评论 3 418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939评论 0 274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354评论 1 311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573评论 2 333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745评论 1 348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448评论 5 344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1,048评论 3 32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683评论 0 22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838评论 1 269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776评论 2 369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652评论 2 354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