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才能
个人观点:天才论到智商论再到情商论再到逆商论,学术观点总在不断地自圆其说,而多数人却停留在静止的层面上。
可悲,所以保持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是多么的重要。
成功归因于天才的环境下,出现了不符的情况,专家就引入了情商的观点。情商高低又如何判断?你看过一个脾气狂躁的人对着心爱的女孩千依百顺,万般体贴吗?不是情商不高,是他不屑于对你使用情商而已,因为是要消耗精力的。同样不要因为一个人在工作中发BIAO而觉得他情商低,只能说,他精力耗尽了。所以这样的情况又有人引入了逆商的概念,面对不可控(精力不足以支付)的活动时,依然保持常态,这里更说明的是习惯,见多了大风大浪,这点小事何瞳挂齿,是不。时代不断在变,观点也在变,同样学习也要应时应人应势而变。
没有突出的长板最危险
你看,这章又说到木桶理论是错的,当年却说成真理,编入了教科书,这是怎样一种可怕的事情。难道要说并不是它错,只是时代变了?
错就错在没有独立思考的脑袋。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又觉得木桶理论就是错的呢?错!!木桶理论在学校时代还是正确的,不偏课才考到好学校,所以不是理论是错的,而是理论需要一定的环境才是正确。当我们出了校门才发现,需要的是一技之长,然后哭着说老师都是骗人的?呜呼~本书也解释说木桶理论本来用于团队管理,但想想也是不能圆说,人都有强弱点的,只是没有用好吧,而且用人本来就是管理所在啊,给你一个能自动运营的协作良好团队,你也好意思说自己是管理者,学会用好优势本身就是管理者应有技能。
你是“差不多”先生吗
本章节主要说的是精力付出要有度,得找到自己热爱的领域,然后付出极致付出。
但应该是先找到热爱领域再付出、还是付出后才找到热爱领域?好像是个“蛋鸡先后”类的伪命题。。。有些热爱得努力过后方可得知,有些以为的热爱最后经不起时间的验证。
先有鸡还是有蛋当然也不重要,给自己一个尝试区间,比如先做一些专业的测评(性格、职业)再从中找出一些进行快速体验,大量输入输出,在三分钟热度过后看看自己的成果,并做好成长记录(日记)
挑战是设计出来的
比较喜欢这一节,因为体验至深。比如阅读,当速度很快的时间,刻意的减速,刻意拆分。
甚至泛读其他书类,不在速效上自喜,不以数量自沾。
不痛苦地坚持到底
热忱,早已经忘记了的词语。回想在大学,在社群和社联工作中总可以不倦地付出。
而工作后,更多的是我能做,而不是我爱做,难道这就是我们口中的“生活将我们的棱角打磨圆滑”吗?
大学毕业是09年(经济危机刚过),找了本专业相关的工作,记得当时班主任的第一反应是这工作不适合我,而我当时的回答是:“我能做”。
或者就是这一刻,我的热忱就开始淡出了。
感谢阅读,我找回了自己的优势。微信公号回复“优势”可得到优势识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