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面纱
来源|新面纱(公众号:XMS-2018Y)
01.
龙应台说:“孩子,我要求你读书用功,不是因为我要你跟别人比成绩,而是因为,我希望你将来会拥有选择的权利,选择有意义、有时间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谋生。当你的工作在你心中有意义,你就有成就感。当你的工作给你时间,不剥夺你的生活,你就有尊严。成就感和尊严,给你快乐。”
是啊,当你的工作带给你成就感和尊严的时候,你才会感觉到快乐。如果只是为了谋生而拼命工作,这个人几乎无法感知到快乐,只会感知压力和无奈。
他觉得,自己拼命工作,不过是为了挣更多的钱,挣更多钱,不过是为了亲人生活得更好。
他成了金钱的奴隶,而他的亲人,又成为了驱使他称为奴隶的推手。掉进金钱的泥坑里,人吐出来的气,都觉得乏力,哪还能感觉到亲情的温暖。
这种压迫,只会让这个人想要逃离。
李东今年33岁,身居一线城市,到手工资一万多一点,尚未买房,刚刚结了婚,为了节省支出,和妻子租住在城中村一室居里,房租1500。
李东这么节省,目的只有一个:尽早摆脱租房生活,买房安家。
妻子不嫌弃他没房没车,却依然愿意跟着她吃苦,已经实属难得,可孩子终究不应该跟着自己住在20平不到的小房子里,连玩耍的地方都没有。
所以,李东和妻子结婚两年,都不敢要孩子。
02.
可是这些,父母并不能理解,他们的短见限制了他们的思维,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儿子在大城市工作,月入过万,过着人上人的生活,说出去倍儿有面子。
李东的父亲非常爱面子,在村里,总喜欢做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事,美其名曰:“行侠仗义。”
比如村里的人做交易,会找李东的父亲去当担保人,结果人跑路了,生意没做成,别人找到李东的父亲,毕竟是你担保的,人跑了就找你。
李东的父亲,只好吃下这笔哑巴亏,赔了钱。
李东的父亲没钱了,就向儿子要。
今天三五千,明天六七百,看着数目小,日积月累,也不少。
李东的妈妈,更是拎不清,家里有女儿,离了婚带着孩子回来娘家长住,根本不出去找工作,衣食住行全靠两老支撑。
两老除了种菜可以赚点钱,根本无法支撑起这个四口之家。
每当家里揭不开锅的时候,李东的妈妈就拿起电话,找儿子要钱。
她说:“你不心疼我们两老,也得心疼一下你的亲妹妹,亲侄子,怎么能忍心让他们吃苦挨饿?”
深深的亲情绑架,让李东无法拒绝,拿出一根烟,吞云吐雾过后,便给家里转钱,又是三千块转出去。月月如此。
而这样的行为,却只敢瞒着妻子,不敢声张,生怕她知道了,会跟他闹翻。
是啊,哪个女人愿意跟男人结了婚,不顾小家的生存状况,只顾填补老家那个坑。
03.
结婚第二年,妻子意外怀孕,李东并没想过那么快就当爸爸,可是,既然小生命来寻找父母,便是缘分,那就生吧。
房子未买,孩子总得生。
妻子产检、准备孩子的衣服、购买营养品,又是一笔大花销。
妻子的公司距离所在的出租屋非常远,每天公交挤到爆,考虑到胎儿的安全,只能选择辞职在家养胎。
这样,养家糊口的全部压力就落在了李东的身上。
为了迎接孩子的出生,加快实现目标,李东常常加班到十点才回家,回来洗洗睡个觉,第二天继续上班。
古语云:五十知天命,现在的人,三十五知天命。
35岁在职场上就是个坎,虽然李东还未到35,可已经深感职场危机,年轻劳动力不断涌进来,更有活力,更有激情,没有家庭拖累,出身也不差。
张爱玲说:“人到中年的男人,时常会觉得孤独。因为他一睁开眼睛,周围都是依靠他的人,却没有他可以依靠的人。”
对于李东来说,就是这样的状况,小家庭依靠他,大家庭也依靠他,自己的收入又不高,太累了。那种苦,别人无法理解。
正当李东陪着怀孕的妻子饭后散步时,电话响了,是妈妈打来的。
李东的眉头一紧,他知道,妈妈打来电话,只有一个目的:要钱。
可还是要接。
04.
电话那头:“儿子,你可好啊?”
李东哪能说不好,报喜不报忧,早已是他的习惯。
“儿子,你妹要给孩子报名,转点钱来,就这几天的事,你妹啊,脸皮薄,不敢跟你说,我老脸豁出去了,才求到你份上。”
果不其然,李东深吸一口气,又是妹妹,她都已经30岁的人了,还不自立,孩子都快上学了,还不出去工作,她这样的女人,会离婚,也不能全怪男人,自己也有责任。
李东决定长痛不如短痛,拒绝这个要求,将实情说出来。
“妈,我无法帮她一辈子,就算这次我帮了她,那下次呢?妹妹是一个母亲,不是一个未婚女孩,一人吃饱全家不饿。她是一个母亲,就代表着一个小家,她连母亲的责任都没有尽到,我替她感到羞耻。
再说,你儿媳也怀孕了,辞了职在家养胎,全家支撑都靠我一人,我累了。你们两老的生活费,我会想办法寄回去,但妹妹的忙,到此为止。”
李东一番话,妈妈沉默了,自觉惭愧,一直以来,总觉得女儿离了婚,很可怜,将心都偏在了女儿身上,却忽略了儿子,漂泊他乡,独自撑起两个家庭,压力有多大。
手心手背都是肉,扎哪儿都会疼。
李东的妈妈觉悟了,不再要求儿子帮扶妹妹。从那以后,开始劝说女儿,出去找工作,养活自己的儿子。
过分关爱会蒙蔽人们的眼睛,越想保护某个孩子,便会无意伤害另一个孩子。
被偏爱的孩子,总觉得有恃无恐,便失去了自己原本的责任。
愿天下父母,对待孩子都能一碗水端平。
-end-
新面纱个人简介:原创情感作者,专栏作者,专注于探讨婚姻、两性话题,左手带娃,右手写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