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村——上——老鹳窝——呱呱🥜🥜
——平棘酒徒
五一 源 头
俺们村其实也有源头的,
源头在哪里呀?
爷爷说:
俺们祖上是从
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上老鸹窝底下迁过来的。
迁民的后裔,和别人不一样,
俺们的右脚小趾上,长着两个脚趾甲。
俺们,
撒泡尿,叫解小手儿。
拉泡屎,叫解大手儿。
长大了才知道,
大半个中国,好几亿人都说:
祖上是明朝时候儿,
从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上老鸹窝底下迁来的
我总是不能理解,
在六百多年前的大明王朝,
一个小小的老鹳窝下,
怎么能住那么多人?
大家想想吧
人上一百,形形筛筛
人上一万,无边无沿,
人上十万,扯地连天……
那么多人,
蚁拥蜂攒,佈满太行山麓,
吃什么呀?
喝什么呀!
哎!
祖先们,
挣扎于风雪交迫之中,
奔走于饥肠辘辘之途,
真是太难了!
太难了!!
虽然前路漫漫,露宿风餐,
千般苦,万般难,
他们未曾倒下,未曾放弃,
一直在咬着牙,
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努力,
他们跋山涉水,披荆斩棘,
他们终于走到了迁徙之旅的尽头,
他们来到了太行东麓的赵州福地。
他们驱走了野兽,开垦了荒原,
挖出了深井,修筑了河渠。
播种着五谷,养育着儿女。
一代又一代在河北赵州繁衍生息……
从此,
陈氏家族在这里开枝散叶,
陈氏的后裔绵绵不绝……
五二 ——呱呱——大槐树上的老鸹窝
——陈明辉
听,
这是洪洞县大槐树上老鴰的叫声,
呱呱——呱呱——
无乐,无曲,实在不雅!
这粗涩嘶哑之声,
随风灌入先民耳中,在心底刻下。
伴随着老鸹的叫声,
迁民们走过千山万水,穿越了海角天涯。
千百年过去了,
迁民的后裔,
已经不知祖籍在哪,
也不知道祖先的伟岸英发。
更是忘记了祖先离家远徙的万般辛苦,
只记得大槐树上的老鸹叫声呱呱!
——原创河北赵州陈明辉
一个明代迁民的后裔
五三 ——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记得小时候,
村里人讲究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那些未能生养儿子的人,
总是在村里抬不头来,
到了大街上,总想靠个边儿
走在过头里,总是溜着墙根儿
就算被喊过去,
参加一个酒场儿
也是找了一个僻静的角落,
悄悄坐下,
什么话也不愿说……
——过头是河北话 胡同
五 四 —— 辈 份
俺们村里,
大多数人姓陈,
村民之间互有辈份儿,
小时候,
我在村里从东头儿跑到西头儿,
见到所有的大辈儿,我都知道怎么称呼,
也能叫对什么:三老爷爷,五祖奶奶,
二大伯,七叔叔,八婶子,
当然,也有那些,搞不清辈份的人,
比如我的三弟。
不过,
这也没事儿,
不懂,
有人教他。
每次去上学,
看见了大辈儿,
如果他不称呼,人家不让他走。
如果他称呼错了,
不免被,
揪揪耳朵儿
弹个脑瓜嘣儿。
每次被人家弹个脑瓜嘣儿,
弟弟都委屈地哭回家,
哥哥呼撸着三弟的小脑瓜儿,
对着他的头皮吹了一口热气说:
好了,不疼了,
没事儿了,没事儿了。
哼,
哥哥说:
这些穷大辈儿,
总是没事找事儿欺负小孩儿,
越欺负小孩儿,
越穷,越娶不上媳妇儿,
越当大辈儿!
是啊
穷大辈儿,富小辈儿,
别看人家小辈儿大年初一绕街磕头,
可是人家混的过好,事业发达,人丁兴旺。
就说俺们乡中的校长,
在村里辈儿最小,
俺爸看见他就喊大侄子,
人家校长都快六十了,顶都秃了,
每回去他办公室,
我总想尊敬地称呼一下,
无奈,
没有更好的称呼,
只能喊一声:“哥。”
人家从来对我相当客气,
每回就说一句话:
没事出去吧!
——原创河北赵州陈明辉
——2023年6月于昌平某集体宿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