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阿冷!非常荣幸有这个机会能和各位优秀的同侪进行交流,我就是来给大家抛个砖,如果能引来大家的玉,咱们每一位都能有大笔大笔的收获哟!
首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一名热爱语言学习、心理学和音乐的读书人,如今也在向职业读书人的方向努力。我目前的工作是创业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创业的方向是互联网青少年体育健康。我在其中担任专业内容策划和专业顾问,同时也是大部分杂务的承担者,包括部分活动策划、专业文案撰写、FM节目主播、公司发言人、新老员工培训、专家公关等,都是我的职责范围。
那么现在,请允许我这个“学杂”,来给大家絮叨一下我加入考霸以来的个人经验吧!
一、【为什么我会来到考霸营进行学习?】
说出来不怕害臊,其实我是冲着核聚老师来考霸营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在一个月前读书训练营的第一天,我就听说了核聚老师的名字。训练营的创办人自述,她的成功转型有一部分原因是来自考霸营,并且在核聚老师的指点下才成功的。而且在学习考霸营的时候,我也发现了,读书训练营很多思想核心都与考霸营异曲同工。
而在训练营的彩蛋课里面,是核聚老师的费曼阅读法课程。他所引用的费曼那句“凡我不能创造的,我就不能理解”在这将近两个月里被我“抄袭”了无数次,不断被引用到我的写作当中。
同时,我也赞叹于费曼阅读法的简洁和其中所蕴含浅显而又真切的道理,更折服于这句话那种寻根问底、极致求真的力量。然而斯人已逝,无法直面其人问道,那么我就去追随践行他之道路的行者。
自然而然,目之所及,且分量又重的,正是核聚老师。
二、【来自考霸营的灵魂拷问】
加入了考霸营后,我发现,随着课程的深入,我的思维变得越来越通透。
每天的课程都是一次思维的整理和灵魂的拷问。每一节课都仿佛是核聚老师在我面前耳提命面,逐次地去分析我所有经历的成功和失败的原因,然后问:你看是不是这样?
而我无言以对,只有默默对着屏幕不停地点头。
为什么呢?核聚老师并不是在用一些什么稀奇古怪的概念,或者故弄玄虚的新技巧在愚弄我们。也不是在用那些站在道德高地上指责别人的方式在“激将”或者“嘲弄”。
核聚老师每天、每天、每天,一直、一直、一直都是在说同一句话:
你本可以,但是你没做到!
如果是我自己和朋友聊天的时候我还会加一句:就问你气不气!
那肯定很气啊!气死了都快。
就比如说你看着过去的自己,跑了个马拉松,辛辛苦苦跑到第42公里,剩下的195米,那时候的你居然嫌累,扭头就走了,你是什么心情?
再比如说去回顾高中时期,自己明明有一门非常擅长的科目,比如说语文,一模、二模、三模,你都是稳稳的130分以上、甚至135分,稳稳的全年级前三,甚至在区里都能排上名次。
然后你就膨胀了,你就去搞其他的事情了,然后高考分数一出来,120,是不是得捶胸顿足?
——当然这就真的是我(添油加醋了一下)的个人经历了。
在这些时候,问世间,谁还能比自己还有资格、还更有切肤之痛地去恨自己这块铁不成钢呢?在面对自己曾经擅长的,却又因为自己各种原因而放弃,最终只能在更强的后来者面前酸酸地夸赞,然后自己在心里也默默地念叨“我本可以……但是我没做到……”,这是多么残酷,多么让人难受,甚至恼羞成怒的现实?
于是我在打卡的时候连续好几次笑骂自己。
骂,当然就是我说的,因为恼羞成怒,觉得自己过去实在是太年轻,太自作聪明。
笑,那是因为我现在总算理解了,今后我不会再犯这些错误了。
就像纪伯伦“七次鄙视自己的灵魂”一样,每天都要去自省,然后让自己再也不去犯这些错误。而这些自省,归根结底就是那么一句话:
你本可以!但是你没有做到!
但核聚老师除了说这句话之外,也一直一直在提醒我们另一句话:
为什么说你可以,因为你曾经、而且是不止一次地做到过!
嗯?这也许就让人有点迷惑了。这也是第一次答疑时我和很多同侪们的疑问。
三、【一起看看我们都曾经“做到”过什么】
我们做到了啥呀?要是做到了什么厉害的事情,咱们干嘛还天天焦虑得不行呀……(以下请在心里用30~50字形容迷惑的心情)
形容好了吗?超过30~50字没有?是不是还有很多话想说想问?
如果你已经形容好了,而且确实还想问很多问题,那么请看,我们又一次做到了。
做到了什么?说中文,用中文发问,用中文表达自己的情绪。想想看,这其实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
嘶,同侪们可能要坐不住了,我这是在胡扯什么呢?中文不是我们每个人都懂,都理解的事情吗?不是轻而易举就能办到吗?
那么如果我把上面这句话的“中文”改成“英文”呢?大家的感受如何?特别是,英语已经学得不错的朋友,你们的感受如何?难度感是不是一下子上来了?
其实啊,中文要比英文难学太多太多了。而中文对于我们而言是母语,所以学得好仿佛就是自然而然,就是很简单事情。但大家细想一下,特别是有娃的同侪们细想一下,我们教娃说话,是怎么教的?最初,教会他们一个词要重复多少遍?教会一句话要重复多少遍?娃们不管再聪明,还是会错多少次?
那反过来说,难道我们还是娃的时候,就比咱们的娃聪明得多,一教就会,三天速成?
那再反过来说,咱们的娃,或者咱们自己,从一个字都不会说,到能基本完成有意义的交流,才花了多久?
四、【分享一个学习能力的秘密】
这里特别要提一下,大家都以为孩子们的大脑比成年人好,所以学习速度会快。其实并非如此!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的学习能力,其实是随着年龄与学习年限的增长越来越强的!
不然,我们为什么要从简单的东西开始学?不然,我们为什么要从不断的模仿、联想的方式开始把知识教给幼儿园、低年级的小学生?而到了高年级、初中,才突然开始强调通过自己的逻辑思考去整合知识;到了高中,才开始学浩如烟海的文史哲学,学更复杂晦涩难懂的理科,提升我们的思维能力;到了大学,我们才会真正接触到与行业相关的具体知识,并且鼓励大家参与社会实践,学会把知识应用到生活工作中,并且鼓励我们一直往一个方向去钻,一直钻到博士、博士后?
咱们就应该倒过来,给婴儿上博士后的课程,然后逐年简化,毕竟,我们的学习能力越来越差了不是吗?什么?你又不同意了?哈哈,那么现在你发现问题所在了吗?
其实,无论我们学习能力有多强,那也是依赖最初那么一点一滴地大量积累、反复整理、复习、应用、再进步的过程,才做得到的。费曼诚不欺我。
而当我们真正去面对完全一无所知的知识面前,我们其实依然如婴儿一般彷徨无助。
而这时候我们往往会失去了动力,开始自我怀疑,开始绝望放弃,开始怀念当初那个其实啥都不懂的孩子。
慢着,我们如婴儿一般彷徨无助?婴儿……真的彷徨无助吗?
这时候有娃的同侪们,特别是娃还在牙牙学语的同侪们就有福了。赶紧去看看咱们娃那清澈的双眼,这世界的一切对于他们来说都是未知的,一切都是亟需学习的。而他们的眼神,真的彷徨无助吗?没有,他们的眼神永远是好奇的,渴望去触碰、去学习的。
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答案。核聚老师在答疑里面曾经灵魂发问过的扎心问题:
“很多人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那么初心是什么呢?”
初心,当然就是我们面对一切未知,虽然懵懂,却依然怀抱着单纯的好奇与探索的心情,不断前进的心。而这颗心,也让我们从一个小小的孩童,成长为家中顶梁柱;也让我们感叹于自己的不足,开始寻求解决之道,并在这里与大家相遇。
于是,我们的初心是什么,得到了回答。这也是我们在面对必然困难的人生、必然步步维艰的学习之时,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目光去迎接它们,并采取何种方法去拥抱它们。
那么这里又有人问了,有了初心,那么动力是什么呢?
五、【如何持续学习,如何对学习上瘾?】
那必然就是依赖成就感了。前两天,核聚老师为我们讲解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不知道大家是否都还记得。
今天,我想再给大家分享一个词,它是我们心理专业学生必然念念不忘的,与核聚老师“学习上瘾”方法息息相关的另一个概念: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这个理念即使在目前的互联网行业也一直在使用,应该说是研究“人性弱点”的其中一个非常实用的切入口了:把互联网产品做成客户的刚需,产品就一定会成功,比如微信,比如淘宝,比如支付宝……那什么是刚需,如何成为刚需,除此之外用户还需求什么?这就是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可以为我们解答的。
为什么要分享这个理论?因为,只有懂了这个理论,我们才能知道,我们是如何从学习中得到快乐的。
其实这也涉及到,我在考霸营坚持每天输出大量内容,甚至还开始做起了逐字稿的原因。
这个理论最简单的说明,就是自尊、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是最高层次,最能让我们持久地感到愉悦的需求。而自我实现、自我超越的最基本单位,是成就感;而自尊的基础,是良好的自我认知与社会认同感。
那么放到我身上来说,我在学习考霸课程的日子里,不断接受灵魂拷问,不断接受思维的洗礼,其实就是一种自我超越的过程;
在不断输出内容的过程中,我不断总结反思我过去的成功和失败,并找到了其中所蕴含的原理,最后表达出来,我也因此满足了自我实现的需求;
而每次打卡得到推优、得到同侪们的点评和夸赞,既有成就感,也有社会认同,并同时提升了自我认同。
值得一提的还有申请担任班委的这个事情。因为身为组长,其实心中对自己的要求也提高了几分。这其实也能满足自尊心、自我实现的需求,而这种高压的状态,也一定程度上在满足我“自我超越”的需求。
这种程度的学习和输出,有一大半功劳,必须是来自于这几天的课程,它反复地鞭策我,不可满足于“似乎已学到”的知识,而要反复拿出来复习。而不得不说,这个过程真的让人非常有成就感:啊,原来我以前学的、经历的事情都是有用的,值得的,可以拿出来说道说道的!
六、【如何克服“毅力”、“韧性”不足的问题】
而我今天的发言,其实也是得益于这几天的课程,特别是在我认真做完核聚老师直播答疑的文字稿后,真的有醍醐灌顶的爽快感。它似乎要一下子把我所有的知识储备都给翻出来,让我给我自己上一节人生的整理收纳大课一样。
而这种爽快感也促使我写下了本次训练营的第一次逐字稿,并获益良多。
曾经在过去的学习中提到过一个概念,叫“走出思维的迷宫”。这句话听起来很好听,但一个人要怎样才能从自己已经习惯了多年的思维方式中突围而出?
一开始,我以为这是需要很长时间的积累,不断整理自己的思路,才能做到的。
然而上周的直播答疑中,核聚老师仅一个晚上就解决了我大多数的思维混乱问题。
当然,这也与前几天的课程铺垫有很大的关系,不如说正是前几天的课程,让我在听答疑的过程中不断去确认了一些在学习课程中还未清晰的疑问。
就我个人而言,最重要的疑问,是我最大的缺点,没有坚持的毅力这个问题。那这个问题感觉很难解决啊,毅力是所谓性格品质,是需要长期培养的对吧,那是不是短期之内我就没有办法解决了呢?我还得花好几年的时间,去培养自己的毅力,然后再回来学习?
幸运的是,同侪们也问了类似的问题,觉得自己无法坚持、没有动力,其实和我的情况几乎是一模一样的。
而核聚老师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显然是“意味深长地叹了一口气”,然后用两句话就总结了这个问题:
“考虑事情的时候总是只有我我我,这样只考虑自己,是不行的。”
“我是为了对周围的人有所帮助,才在学习的。”
这正是核聚老师在第二天的课程中提到的,爱因斯坦的那段话:
“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劳动为基础的,我必须尽力以同样的分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还在领受的东西。我强烈地向往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时常发现自己占用了同胞的过多劳动而难以忍受。”
核聚老师说自己在课程中没有提太多“为什么而学习”的话题,其实单就他带给我们的上面这一段,就完全足够我们细细品味很久,很久,并逐渐转化为我们极大的学习动力。
这也是我坚持做逐字稿的另一层动力:我也想为大家提供一些帮助,如果能通过我的努力,引起大家的思考,就再荣幸不过了!
可以说可以聊的事情其实还有很多,但是说多了会增加大家的记忆负担。我猜今天就先到这里吧!
接下来的二十天里,我也会坚持做逐字稿、做思维导图,并每天固定输出有推优潜力的打卡作业,用考霸训练营的学习方法来学习考霸课程,学到极致,成为真·考霸。欢迎大家每天到打卡区监督和吐槽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