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儿子问我:“妈妈,朽木不可雕也,是什么意思?
我就上网百度了一下,和他一起学习、探讨了一番,原来我只知道“朽木不可雕也”,还真不知道后面还有一句“粪土之墙不可圬也”,看来在教育儿子的路上,真的需要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先秦佚名的《宰予昼寝》中有这样一个描述: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论语·公冶长第五》
翻译一下是: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可以雕刻。用脏土垒砌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 “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 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注释:圬(Wū):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 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诛:责备。粪土:腐土、脏土。
学生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除了斥责他“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之外,还发出了关于认识一个人的感慨。读遍 《论语》,这大概是温文尔雅的孔圣人最动肝火的一次震怒了?那语气有点类似今天的老子骂儿子:“你这个不争气的东西,老子不说也罢!”
宰予如果只是思想不同于常人那还好,起码可以通过后天教育改变。但是这个人还有一个最大的缺点就是懒。有一次他竟然在课堂上睡着了,而且还被孔子给发现了。学生在课堂上睡觉,这可是大忌。白天的时间那么紧迫,更应该用于学习,怎么能把大好时光浪费在睡觉上面。于是,愤怒的孔子说出了一句话: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因为对于这个弟子,孔子实在没什么办法了,经常说些奇怪的结论,然后做些奇怪的事情。
孔子除了优秀的72个弟子之外,也有不争气的学生,所以孔子表现出那种无奈之情:我努力使你变得更好,但奈何你就是一块朽木,是怎么也不可能雕刻成功的。 孔子先生随口说了两句“脏话”, 没想到竟流传千古,成了老师的口头禅。看来古今老师面对头疼的学生,心情是一样一样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