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学,家长会碰到朋友。因为工作原因,上个学期她必须回去上班,把儿子一个人留在上海。虽然小朋友非常独立,生活和学业都没什么问题。不过做妈的总是有点担心,但想想明年孩子可能要出国留学,马上需要一大笔开支。所以即使自己不喜欢回去工作,也不得不做。
她说单位可能有早退休政策,但因为高级职称还批没下来,又有点犹豫要不要递申请。其实我们这个年纪真是有点尴尬。退休有点早,想继续奋斗又力不从心。挣钱就陪不了孩子,但高三这一年真的太关键。当妈的纠结不已,情有可原,就是孩子还有点稀里糊涂的,不上心。
每次看到外地孩子到上海求学的艰难,都替他们辛苦。大多数工薪阶层家庭想要培养一个学音乐的孩子太不容易了。孩子小的时候,必定有一个家长全职陪伴,还有昂贵的学费以及生活上的开支。当初的“小天才”,到了学校里淹没在一群“天才”里。孩子想要出类拔萃,除了自己的天分,刻苦,还需要家长强大的经济和精神上的支持。
特别是高中以后,孩子们到了青春叛逆期,很难像小时候那样服管教。想让他们自觉练琴,好好学习,真的让家长费心伤神。学艺术的孩子还特别敏感,跟他们讲话要特别小心。轻不得,重不得,一言不合,就发脾气堵得家长心塞。开完家长会,听到爸爸妈妈都在抱怨自己的孩子。其实,“别人家的孩子”,也是“熊孩子”。
好不容易走到高三,离音乐学院一步之遥。家长都想孩子平平安安,顺顺利利地入学。可现在网络的诱惑实在太大。他们这个年纪的孩子自控力强的不多。家长不在身边,的确让人不放心。而且,现在的孩子什么都来得太容易,他们很难体会家长的不易和用心良苦。
再想想这些孩子们学习也很不容易。在一群优秀的人中间,他们从小就要面对残酷的竞争。也许在普通学校里,大学或者工作中才会遇到的压力,他们很早就有了。而且音乐专业的学习是一条没法回头的路。如果学不好,也很难回到传统的教育体制里。还记得当年孩子考学的时候,要放弃市重点中学学籍,我被她老师当“怪物”看的眼神。这样的不归路,同样给他们巨大的心理压力。
作为演奏专业的孩子,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练琴。但专业不如别人不行,学业不如别人也不行,最关键是玩不过别人更不行。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他们主要的价值认同来源于同学伙伴,有时候就是一条朋友圈的点赞数都能决定他们的情绪。想做一个不被孩子嫌弃的家长,就少说话,多做事。在他们需要的时刻挺身而出,平时就一边呆着默默关怀吧。
不用羡慕别人家的孩子,都是“熊孩子”。当然“熊孩子”总会长大。无论我们愿不愿意放手,他们将来都需要独自面对严苛的环境。我们能做的也许就是把道理都教给他们,多给他们认同和鼓励,剩下的就让他们自己用实践去考量吧。新的学期希望大家都顺顺利利,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