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氏孤儿的故事中,曾有过这样一个记载,说晋景公病重,请人来为其占卜,结果说是大业的后代在为乱。景公于是就问韩厥,韩厥说大业的子孙在晋国的不就是赵氏嘛。《赵世家》对晋赵氏先祖的来源记述很简略,说了四个字:“与秦共祖”。既然如此,我们就只能从《秦本纪》中去寻找一些端倪。
嬴姓赵氏的远古世系
秦赵两家共同的祖先就是卜辞中所说的大业,是东夷的一支。传说五帝中帝颛顼的裔孙叫女脩,她在织布的时候,吞了一只玄鸟的蛋,孕而生大业。关于这一点,白国红在《春秋晋国赵氏研究》中认为,这在一定程度上佐证了该氏族是出于以鸟为图腾的少暤氏,其活动区域大体位于泰山附近鲁国曲阜一带。
大业据说又叫做皋陶,其名中的“皋”字似乎也可以隐证其氏族的名称。从“皋”字可以引申出很多种的解释,有学者认为“皋”指的是鸠鸟,正是其部族的图腾。这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嬴姓后人中,有很多人的名字里都带有“皋”字了。大业在虞舜时期担任士的职务,其地位仅次于大禹,据说最早的刑法也是由他制定的。
大业娶了少典氏之女名女华的,生了一个儿子叫大费,也叫伯益。伯益在舜时担任虞的官职,据说懂得鸟兽的语言,其主要职责就是调训鸟兽。伯益的主要功劳,是与商朝始祖契,周朝始祖弃一起,随大禹治水,并发明了水井,因此受赐嬴姓。
大禹死后,按照古代美好的传说,据说要禅让给伯益。但我们也知道,自打《竹书记年》出土以后,上古的美好传说就都被打破了。实际上是伯益在大禹死后,与大禹的儿子夏启争夺部落联盟的主导权,最终被夏启打败并杀死。也因为两族之间的恩怨,嬴姓氏族在夏朝一直都没能进入权力中枢。
伯益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大廉,领鸟俗氏;一个叫若木,领费氏。到商汤伐桀时,费氏部落的首领费昌投奔商部族,为商汤驾车,建立了功勋。商朝中期,帝太戊又让鸟俗氏的中衍为其驾车,并将王室之女嫁与中衍,这支嬴姓氏族以后也世代为商王朝服务,成为一方诸侯。
商朝末期,中衍的后代中有一个叫胥轩的,与姜姓申国联姻,生一子中潏。此时嬴姓氏族的活动范围,大体上位于山西境内的霍太山一带。中潏和他的儿子蜚廉,为商朝抵御西戎,武王伐纣时蜚廉受商王委托,到北方联络诸侯。但他的使命还未完成,就听闻纣王已死,他就在霍太山设坛祭祀纣王。到周成王三监之乱时,蜚廉又试图联络淮夷各部反周,被周公打败并杀死。
嬴姓氏族在西周时期的发展
蜚廉死后,周公将霍国改封到霍太山,从而夺取了嬴姓族人的立足之地。蜚廉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做恶来,一个叫季胜。恶来在持续不断的战争中被杀,另一个儿子季胜则投降了周王室,但并不受器重。到周成王时,季胜的儿子孟增有宠于王室,被赐封地皋狼(山西离石),因此他也号称宅皋狼。也因此,皋狼之地一直都为后来的赵氏看重,春秋后期三家分晋的起因,就是智伯瑶向赵襄子讨要皋狼之地而引发的,这些都是后话了。
孟增之后有衡父、造父,到造父时期,嬴姓氏族有了很大的发展。嬴姓氏族在殷商时,就一直以善御著称,因此周穆王就以造父为御戎。造父为穆王驾车,西巡西王母,东征徐偃王,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就被封到赵城(山西洪洞县)成为诸侯,造父因此也就以赵为氏,这就是后来晋国赵氏的来源。
我们再说被周人所杀的恶来,留下了一个儿子叫女防,之后又有旁皋、太几、大骆、非子。非子与造父处于同一个时代,因为二者出于同一个氏族,造父受宠得氏,他们也引以为荣,因此也以赵为氏。因此说后来的秦国是嬴姓赵氏,将秦始皇称为赵政,应该也没什么错。到周孝王时,非子在犬丘养马被周王室得知,令其在渭水流域为王室养马。
非子本来并非大骆的嫡子,但由于周孝王对其很欣赏,就想让非子做大骆的嫡子。但是这个想法遭到了申侯的反对,周孝王为了安抚申侯,只得将非子封在秦地,成为王室的附庸,因此非子又被称为秦嬴。非子之后,经秦侯、公伯传到秦仲时,西戎为乱,犬丘的大骆嫡系被西戎所灭。周宣王命秦仲为大夫,讨伐西戎,结果秦仲也死于非命。周宣王又召集了秦仲的五个儿子,给了他们七千士卒,让他们征伐西戎,终于取得了成功。秦仲的长子就是后来的秦庄公,在平王东迁时,正式受封为诸侯,建立了秦国。
而造父的后代发展走向却截然相反,造父之后六世到奄父时,为周宣王御戎。千亩之战时周宣王战败,奄父奋力驾车,使周宣王脱险。但似乎赵国也被戎狄灭掉了,奄父只好追随宣王进入王室。但到周幽王时,宗周附近戎狄活跃频繁,宗周内部的矛盾也一触即发,很多有预见性的大夫都纷纷向东迁徙。奄父的儿子赵叔带,据说也因为周幽王荒淫失国,开始到晋国为官,这是赵氏进入晋国的开始。
赵叔带奔晋之始,晋国的规模还很小,国内的封地也大都是封给国君支系的公子公孙。而当历史进入春秋,东方诸侯都在相互兼并中不断扩张势力时,晋国又陷入了七十年的内战中,其发展也极为有限。在这样的背景下,作为异姓贵族,赵氏在入仕晋国的初期,还很难有所发展。直到赵叔带之后五传到赵夙,赵氏才开始拥有的自己的封地。
赵氏获封,又与晋国的局势密不可分。一方面是在晋献公时期,晋国开始大规模扩张疆土,步入了对外扩张的快车道。另一方面则是晋国国无公族制度的产生,晋献公剿灭公族,任用异姓势力和远支公族,与赵氏同属外部势力进入晋国的祁姓士氏和姬姓的魏氏都因此获益,这就为赵氏的发展在制度上铺平了道路。
晋献公十六年(661BC),赵夙随国君征讨霍国,霍公求奔齐。根据前面的讲述我们知道,霍国所在的霍太山与赵氏有着很深的渊源。商朝后期时,嬴姓氏族曾在此繁衍,但因为参与了周初的叛乱,被剥夺了赖以生存的土地。因此这次征伐,很有可能晋献公是想把霍太山封给赵夙的。但是因为后来晋国大旱,据说占卜说是因为霍太山的山神作怪,于是晋献公又派赵夙到齐国把霍公求请了回来,主持霍太山的祭祀。而赵夙也被封到耿县(山西河津东南),尽管没有能够获取到霍太山的封地,但这毕竟也是赵氏入晋以来所取得的第一块封地,而赵氏也正是凭借着这块土地,开始在晋国的舞台上崭露头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