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从创造者到劳动者。
无意识的创造者
儿童的精神胚胎期一直持续到他们三岁的时候。就跟他们在子宫里的情况非常相似。这在这个极具创造性的发展中,儿童发生了很多重要的变化。不过当这一阶段结束之后,这一切好像就烟消云散了。就如同大自然画出了一条分界线,在线的一边发生的事情我们都已不记得了,而在另一边发生的事情,我们却开始对他有记忆。我们把那段遗忘的时期叫做“精神胚胎”阶段,而与此相对应的就是“生理胚胎”阶段。
在精神胚胎阶段,儿童各种不同的能力进行着独立的发展。比如语言,手的运动,腿的运动等等。一些感觉能力也渐渐形成。在精神胚胎的发育阶段,儿童的各种心理控制能力也开始独立的发展了。只有等到各种器官发育完成之后,稳定的人格才会呈现出来,人才会开始有记忆。
到了三岁,儿童的生命仿佛又获得了重生,因为意识在他们的头脑中出现了,而且开始发挥作用。无意识和有意识两个阶段之间,仿佛有一条清晰的界限。无意识阶段不会有记忆的存在。记忆在人们的遗忘中成为了过去。
三岁之前是儿童形成各种能力的阶段,三岁之后是儿童发展这些能力的阶段。
几乎没有人可以想起三岁之前发生过什么。成人不记得自己三岁之前的生活,所以他们可能会对三岁之前的儿童做出几句破坏性的行为。
我们一定要记住,儿童在生命的第一阶段中,是完全依赖成人的,他们没有保护自己的能力。
3到6岁是“玩的年龄”
儿童要发展的,其实就是儿童在精神胚胎阶段创造性的获得的各种能力。
可以说3到6岁这一阶段,儿童已经可以有意识的去研究自己所处的环境了。现在儿童在前一阶段的潜力都开始慢慢的展现。
如果说在第一阶段的发展中(0到3岁),儿童孩子是被动的观察着这个世界,不惹人注意地为自己的心理打下基础,那么到了第二阶段(3到6岁)的时候,他们就开始有效的发挥个人的意愿了。到了这一阶段,儿童就能够自主地决定自己的活动。儿童由原来的无意识状态下,对周围的环境进行吸收、学习,到现在开始使用自己的双手去改造这个世界了。
语言的发展是一个十分典型的例子。语言的自然发展,从第一个阶段开始会一直持续下去,直到五岁左右。在这一阶段,儿童要对它进行完善。现在儿童已经不会只说单词,而且还会说出一些符合语法的句子。同时,儿童在这一时期还对语言具有一种特殊的敏感能力,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对语言的敏感性。这种感受能力会加强儿童对声音的准确记忆,丰富他们的词汇,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所以儿童在这时候有两方面的倾向:一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加强自身对行为的意识;二是对自己已经形成的各种能力进行完善。可以说3到6岁这一时期就是一个儿童,通过对自己进行“建设性完善”的时期。此时儿童的大脑还具备了不知变卷的,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学习的能力。这种能力,因为有了主动经验的帮助,变得更加丰富了。
儿童现在不只是能够发挥感受能力的作用,对身边的事物进行感知,还能亲自参与到其中。
儿童的双手成了执行大脑命令的器官。现在他们想要亲手去感触一下各种事物,区分各种不同的东西。于是这个阶段的孩子总是表现出非常忙碌的样子,不停的用手做这做那,而且感到非常快乐。
他们的智力已经从形成阶段向发展阶段迈进了。他们热切的渴望自己,能够在有目的的行动中探索世界,因为儿童更进一步的心理发展也在这个阶段开始了。
这一年龄阶段,经常被叫做儿“童玩的年龄”。儿童真正需求的不是大量的玩具,到了这个年龄段,儿童应该去接触各种各样的真实事物。
儿童之家为3到6岁的儿童,特别布置了一个房间,让儿童能像在自己家里一样尽情的玩耍。还有那些小桌子,小椅子,小盘子和小碗,都是特别提供给儿童的。孩子们能够自己清洗碗碟,自己摆放桌子,自己打扫卫生,自己穿衣服。
最终作者看到儿童的整体性格都改变了,最明显的表现就是他们有了独立自主的倾向,他们似乎在说:“我要自己来做事情,我不要你们的帮忙。”(是的,我家宝宝也是这样子,她特别喜欢自己做事情,除非是他能力之外的,他才会寻求帮助)
一时间儿童变成了不依赖能够自理自立的人,这样的进步让作者都感到惊讶。
在这里,成人只扮演观察的角色。这样一个小环境,让儿童取得了极大的收获,他们将逐渐适应社会的生活,同时一步步形成自己的人格。
这样做的结果不只是给儿童带来了快乐,还为他们推开了成长的大门。快乐不是教育的唯一目标,一个人应该通过教育获得能力和性格上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