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正书院·晚课 】
节气、易经与我们的成长
原创: 闫贵忠
昨天谈了二十四节气的启发。知道了天地间万物都是有节有气的存在。
而且,唯有有节有气才是刚柔相济、和谐灵活的存在。
人,被称为万物之灵。一方面,我们是既有物质部分(节)又有精神部分(气)的复合体;另一方面,我们在精神层面又是既有坚定的方向(节)又有灵活的方式(气)的存在。
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
我们因传统文化的启发而了悟了天地之道,也就形成了顺应天地之道的生命之道。
我们坚信这个以天地之道为根基的生命之道,是我们活出状态、养好子女、善度百年人生的文化基础。
自天佑之,吉无不利。(《易经》)
天会护佑人,但会护佑谁呢?当然是护佑顺应天地、对生命有信念和诚信之人。
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也是我把玩了十多年的一部文化经典。
虽有微末心得,却知今天的自己还仅仅是站在易学大门口的一个小学生。
经常引用一些易经的思想作为我们践行生命之道的根据,是因为越来越感觉到,只有在这里找到根据,才更踏实、更有力量。
俗话说,学了诗经会说话,学了易经会算卦。
我们不这么想。
说话和算卦是技能,是在才的层面。
我们无论学任何东西,都是直指人的状态,是以养这个状态为根本追求的。
如果只是为了说话和算卦,那就有气无节、舍本逐末了。
节、气的思维本质上也是易经思维。
我们都知道,构成易经六十四卦的符号只有两个:阳爻和阴爻。
阳爻为刚,在节气上体现为节;阴爻为柔,在节气上体现为气。
这样,易经不是也告诉我们一个有节有气的生命信息吗!
孔子为《易经》作了十篇文章,叫十翼。才使《易经》变成一部后人可能读得懂的″天书"。
我把玩十多年来,慢慢有一种感觉,这十篇文章可以看作是《易经》这部天书的说明书。
直到今天,大部分时间还是在这个说明书上下功夫。
有兴趣的老师、家长们可以先以各种方式熟悉这些说明书。
一、两年后,我希望借解读《易经》再狠逼自己一把从解读说明书开始,这些说明书大概得讲一年多吧。
不是学算卦奥,那就跑偏了!
节气也好,《易经》也好,冬至夏至也好,无论谈什么话题,我们都是指向修为自己的生命状态!而不仅仅是知道得更多一点儿。
当然,在坚守修己这个方向上,我们知道的也一定不比别人少。只是,知识、才艺、才华等,对我们来说是成长的"副产品",而不是我们的追求。
修己是我们毫不含糊的坚守,是我们的节;
利人是我们稀里糊涂的活法,是我们的气。
我们都是有气节的人!
在毫不含糊的坚守中,我们成长了;在稀里糊涂的活法中,孩子们成长了。
轻松自在、心和气顺,
心无挂碍、何乐不为!
2017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