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从何时起,我们开始伪装自己,为自己套上层层面具;不知从何时起,我们总喜欢用“过来人”或“局外人”的身份对别人的问题提出诸多建议以此来彰显自己。
曾经,以为自己应该是一个善于倾听之人,然,今天真正第一次实操时才发现自己的浅薄。“发问”,是一门艺术;聆听,需要潜入。
纵然先前有了做助教的经历,会组织团队小伙伴们围绕同一个主题去拓展、去深思,但似乎都还是停留在表面,未能通过系列提问层层递进、潜入、深挖。
人生从来都不会是顺风顺水的,我们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险阻、困顿,只是更多时候我们选择了自我麻痹——逃避,似乎选择暂时忘记就可以忽略不计。殊不知,存在不解决永远会是一个心结,只是不知何时会再次不期而遇。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但是有的时候我们却总会苛求,苛求自己、苛求身边人。我们执念,因为不愿接纳不完美;我们焦虑,因为总在拿起、放下间徘徊不定。我们总想着向上、向前,却忘了可以偶尔止步或是下潜聆听内心深处的声音。
《若能静静倾听自己的内心》
我们听的方式之中,
总是有成见与某种既定的观点,
我们无法单纯的听,
我们的思想、结论和偏见总是会造成阻隔...
若想真的聆听,
我们的心必须安静,
没有任何欲求,
只是放松的觉知这一切,
处在这种警醒而被动的状态里,
才能听到成见之外的东西。
若是能静静地倾听自己的内心,
那么从这份倾听之中,
就会出现清明的认知,
心会因此变得健全茁壮,
既不臣服也不抗拒,
变得活泼,
变得全神贯注,
这样的人就能创造出新的世界。
——克里希那穆提
改变,原来从接纳开始。不曾接纳,所有的一切都在千里之外。我们渴望完美,就得接纳不完美的存在,然后才能认清不完美之外还有其他别样的美大放异彩;我们渴望更高处的风景,就得接纳山谷的灰暗,重新下到山谷再出发,因为两点之间直线不可达。
改变,是拿起后的放下。放下执念、放下焦虑,放下莫须有的苛求。回归初心,因为每个人都只是个孩子,在朗朗乾坤下摸爬滚打,健康就好,简单快乐就好,让生命绽放出本该有的色彩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