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柳树叶子黄了,落入大地,经过大雨的冲洗,又融入泥土,经过氧化,质变,变成肥袄的土壤。
华宇的老婆又怀孕了,第一个是儿子,这次又害怕再生个儿子,现在的年轻人都怕多个儿子多负担,要给儿子娶媳妇,买房子,买车子等,要比女孩花很多钱,再说,现在的老年人都知道女孩子对老人贴心,照顾,到老了,病床前跑前跑后的还是女孩。
但是,在吃饭的时候,华宇的公公说∶“再生个孙子我也不嫌多。我给你们支援点资金。”儿媳媛容说∶我可不想要儿子了,要是能生个女娃更好。爸,你老有多少钱?”华宇的父亲自豪地笑笑说∶“甭管多少钱,这些年我跑业务,攒了点外快,够给你们盖一套小洋楼的。”
媛容生了。真是天随人愿呀!随了媛容的愿,是个女孩。媛容听说是个女孩,喜笑颜开。婆婆也是笑得合不拢嘴,这下可好了,孙子,孙女都有了。华宇的父亲知道后,虽然,不是十分满意,但是,儿女双全,做为老一辈人,他只有尽好自己的力量,在媳妇媛容上班后,给他们带好孩子就行。所以,老人想开了,也是人逢喜事精神爽,眉毛都笑弯了。
等到小孙女也上幼稚园了,华宇的父亲主动说话了∶“这家里的房子不够住了,扒了重盖。”华宇一听,乐开了怀,说∶“这些年我也有点积蓄,爸,你出一部分钱,我出一部分钱。盖三层楼啥样?”华宇的父亲悠悠一笑∶“我老了,你看着办吧。这些事情你去打理。”人的心里一旦有了念想。干什么都有劲。心里有了奔头,感觉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
喜鹊叽叽喳喳的飞过,落到公路边上的榕树上。路边沿途的风景树一排排,一行行的错落有致。汽车,货车从这极速飞过的时候,鸟儿们又一哄而散。
经过小半年的时间。华宇家的房子终于落成了。而且是三层小洋楼。盖房子的时候,华宇找的专业的设计师给设计了一下图纸。根据城市的样板间建造的。三层楼,里面分前后两部分。外面看是一家,里面可以分两家,为的是几代人考虑的。里面的装修不但舒适,而且素雅中又透着大气。
农村的经济感应时代的潮流,响应国家号召,有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先是经济大开发,再是引进先进技术。农村的生产规模向着城市看齐。有了大超市,大商场。大酒店也应运而生。超市的规模毫不逊色于三线城市。
华宇的老婆媛容在一个超市里面上班。华宇在淑娟所进的超市里租赁了柜台,卖起了手表,闹钟,行李箱之类的生活用品。小日子过得滋润甘甜。
华宇的性格热情洋溢,对客户也是细致认真。只要是来买东西的人都是热情款待,这就引起了一个超市里面收银的女子的青睐。这个女子是有夫之妇。只是她的母亲要买手机。华宇就给她引荐了那一款,并且拉着她母亲两个人去看了看。超市的人就议论开了。媛容吃起醋意。因为这还给华宇闹了一出戏。好歹华宇的父亲也是有威望的人。让他们及时止损了。
在超市待久了,华宇的确是吃胖了一些,肉也松弛了,但是,他心里有动力,坚持每天早上跑步五公里。晚上,再健身锻炼一个小时,身材不单瘦下来了,而且还露出了一身的腱子肉。
后来,华宇也感觉老是待在超市也不行,一个大男人不趁着年轻出去闯闯,总待在一个地方没有活力。他就让媳妇媛容把超市的工作辞了,有媛容接管自己经营的日用品。而他又和姐夫合伙买了一辆大货车,去给工厂拉货送货。
有了门路的华宇挣到钱后,又买了一辆小汽车,在节假日领着老父亲老母亲,和老婆孩子一起来一个说走就走的旅行。
这几年虽然受疫情的影响。但是,华宇的脑子活络,实体不能经营的,他可以在网上卖。跑不出去的生意。又联系了一架卖货车的生产厂家。给厂家卖一台,可以提取多少收益,挣个中间费。不管怎么样,小洋楼有了,车有了,又儿女绕膝,那小日子越过越幸福,村里人见了都羡慕的不得了。
淑娟的母亲在一次亲戚的结婚宴会上看到了华宇和他的老婆。看到华宇一家人其乐融融,笑逐颜开的温暖场面,再想想女儿淑娟过的揪心的日子,心中感慨万千。
选择婚姻不能只看眼前,要看他的实力,看他是不是一只潜力股;是不是一只“黑马”;是不是有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