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四月初十是我老家的古会 ,上小学时,每到这个时间学校都会放假,而且是在古会的前两天就放假了。因为唱戏的演员提前到,要统一住到学校里。
那时候,我对这个日子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学校一放假,我总会随着玩伴一起到会场上去,从搭戏台开始。那时候,村里并没有现在的现成戏台,要用木桩和木板临时搭建。看着木桩一根一根被立起,木板一块一块被铺上去,各色绸布被拉起,戏台慢慢就呈现在眼前了。这时候,我就开始想象演员在戏台上来回走动,唱腔悠扬场景,很美好,很激动。
四月初九,戏台上就热闹起来了,大喇叭一响,音乐一奏,戏就算正式开场了。小时候不懂戏,咿咿呀呀的唱腔觉得也不美。所以,我并不喜欢安静地坐在戏台下做一个观众。我总是好奇舞台上高高的幕布后边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为什么里边能走出那么多演员?为什么演员走到幕布后,眨眼间换一身衣服就出来了?演员好看的妆容是怎么在后边画出来的?带着这些疑问,我会和小伙伴偷偷地溜到舞台后边,想一探究竟。怎奈后边也被一块高高的幕布遮挡着,只留一个小小的门口挂着一条布帘,还有一个工作人员在门口值班,以防无关人员进入,这就显得越发神秘了。越是这样,我们越不肯放弃。趁着演员进出的当儿 ,赶忙往里边瞅几眼。里面果然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演员有的在化妆,有的在练戏词,有的在聊天,还有的在练习走台步,忙而有序。
到这儿还不算完,根据以往的经验,每到快散戏时,门口的布帘就会被撩起来,值班的人员也撤离了,门口聚着的孩子们就会进入到幕布后面,一览这个神秘的世界。这时候,戏份结束的演员就开始卸妆了,先是脱下漂亮的戏服,一件一件叠好放进木箱里,再摘下各种头饰,放好,精美的各式发卡,长长的假发都让我觉得很有吸引力。最后一步就是洗掉脸上的彩妆。彩妆不好洗,演员要用肥皂一遍一遍搓洗。一盆一盆五颜六色的水被泼在外边的土地上,直到最后妆洗完,水变清为止。此时,我总是在想:当一个唱戏演员在舞台上亮相很风光,但是,洗脸太麻烦了,还有那香味很浓烈的香皂味儿 ,我实在受不了。
除了探戏台以外,逛会场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会场上吃的、穿的、用的,各种农具等一应俱全。有时候,我会和小伙伴一起逛,用手里不多的钱淘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时候我会和母亲一起逛,这种情况大多是要给我买换季衣服。不论贵贱,只要买到自己喜欢的衣服,我都会高兴好长时间。
即便是什么都不买,单是在会场上闲逛一圈,也是很解压的一件事。看着琳琅满目的商品,听着小贩儿或高或低,或急或慢的各声调吆喝,能让人沉浸在这浓浓的人间烟火气息中。
三天古会转眼就是尾声。我对一开始搭戏台有多期盼,就对拆戏台有多失落。搭戏台我是一定要去看看的,拆戏台我是从来不去看的,每到此时,我内心总会真切感受到时光的匆匆。
但是,不能一味地失落呀,我会突然心情好起来,因为,我对下一年的古会重新又期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