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40年
霍去病出生,16年后肩负起了汉帝国打通河西走廊的使命。
公元前129年 开始
刘彻先后发动了几次战役,解除了匈奴对汉都城长安的威胁。
张骞带回关于河西走廊及广阔西域的信息,极大激发了汉武帝向西拓展的信心。
河西走廊
自从生活在河西走廊的月氏部落被匈奴驱逐之后,匈奴单于把走廊东段分给了休屠王部,西段分给了浑邪王。
通过这条走廊,匈奴王向西可以控制西域诸国,向南可与羌族结成对抗汉朝联盟,对汉帝国西部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假如汉帝国能够夺取河西走廊,既能解除匈奴对中原腹地的威胁,又可斩断匈奴与羌族部落的联盟,大大削弱匈奴的势力范围。
公元前123年
大将军卫青率十万大军与匈奴单于主力对决,17岁的霍去病以骠姚校尉的军阶随队出征,在其中一次战役中,卫青所率主力部队伤亡惨重,霍去病率八百骑兵孤军深入立下战功。获封“冠军侯”
公元前121年 春
霍去病从乌鞘岭进入河西走廊,率部极速转战六天,连续扫荡了匈奴五个部落,随后越过匈奴人放牧的天然牧场焉支山,连续疾进500公里,斩杀了匈奴折兰王、卢胡王 ,歼灭匈奴军近万。惊慌失措的休屠王和浑邪王率残部逃走,霍去病追击到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才收兵回撤。这是霍去病骑兵闪击战术的首次正规试验,结果大获全胜。
公元前121 夏
河西之战
由公孙敖率军从东面进攻迷惑敌人,吸引匈奴注意力。
霍去病趁机绕道闪击匈奴后方,同时博望侯张骞 郎中令李广各带一路人马,分两路纵队切断匈奴援军的路线。
公孙敖与霍去病将在河西走廊会师,形成东西夹击彻底聚歼休屠王和浑邪王部落。
霍去病率领精锐骑兵向西北挺进,渡过黄河,跨越贺兰山,横穿大漠,至居延泽,再由西北转向西南,长驱深入达1000公里,绕到匈奴军队后方。
但公孙敖在行军中失去方向,未能与霍去病会师。
焉支山
是祁连山脉的一条支脉,位于河西走廊中段的张掖市山丹县。
早在两千年前,匈奴人就在焉支山下这片天然的草场上饲养良种战马,至今,这里仍然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上第二大马场。
河西之战后,霍去病接收了这片匈奴人饲养战马的梦幻之地山丹,从此,汉帝国拥有了理想的军马养殖基地。高原环境培养出的马匹质量远远超过中原马。
霍去病:“匈奴未灭,何以为家”。
作为牵制匈奴军的张骞与李广部队,却陷入敌人的重围遭遇惨败,张骞因贻误战机,被免去博望侯 成为庶民。
匈奴感到焦虑,一旦失去河西走廊的控制,对汉帝国的封锁与围堵,匈奴的战略优势将丧失殆尽,愤怒之极的匈奴单于打算召回并杀掉浑邪王和休屠王,听到风声的浑邪王和休屠王决定投降汉帝国。
汉武帝担心有诈,授命霍去病率领部队前去受降。
这是霍去病一年之内第三次受命出征河西走廊。
当霍去病率领一万骑兵尚未到达河西时,休屠王临阵变卦,拒绝降汉。浑邪王杀掉休屠王,并收编了他的军队。
公元前121年即将结束时,历经三次河西之战的霍去病和他的精锐部队纵横驰骋,终于全线打通了河西走廊。
著名的“河西之战”落下帷幕。
连续三次的河西之战,对汉匈双方力量的消长产生无法估量的巨大影响。
匈奴再难以依靠西域地区诸国和羌族诸部落的人力 物力 资源 从西方发动对汉的进袭。
汉帝国西部边境地区也由此获得了相对安定发展的有利条件,并形成了从西面屏护京师长安的安全地带。
这一年,汉帝国首次设置 武威郡 酒泉郡 河西走廊并入中原版图。霍去病19岁。
经过河西之战后,汉匈战争的攻守态势发生逆转,但北撤的匈奴并未屈服。
公元前 119年 夏 漠北之战
为巩固河西战果,卫青和霍去病各带一路大军发起了规模空前的“漠北大战”,直击匈奴单于本部
霍去病的部队在全歼匈奴主力之后,一路冲到被匈奴人视为圣地的狼居胥山,并率大军进行了祭天仪式,史称“封狼居胥”。
从此,匈奴再也没有能力和汉朝进行大规模的作战。
这一年霍去病22岁。
汉武帝再次征召从巅峰跌落谷底的张骞,第二次代表国家出使西域。
被任命为中郎将的张骞 率领一支300人的庞大使团,携带帝国出产的丝绸、瓷器、茶叶和牛羊币帛等财物,浩浩荡荡地想西域进发。
顺利抵达乌孙国,表达了结盟的意愿。在这期间,张骞派副使分道赴大宛 大月氏 大夏 安息 身yuan毒 和天山以南的于阗 扜弥等地,进行访问,在汉帝国与天山南北及中亚地区之间建立起了友好关系。
张骞和他的使团将来自中原的物产和先进的物产方式传到了西域,西域的名马 银器以及毛织品等当地特产也源源不断传到了中原。西域各国纷纷遣使来汉,开始了政治经济方面的广泛交流。这在河西走廊很多现存文物中都有所体现。
西方的音乐 舞蹈绘画雕塑杂技纷纷进入中原内地。
张骞的第二次出使,促进了西域和中原内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同时也奠定了中原王朝对新疆地区的管辖和开发基础。
公元前117年9月
遗憾的是,河西走廊上的繁荣景象,霍去病无缘得见。
年仅23岁的霍去病突然去世,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犹如一颗耀眼的彗星,光芒四射的划过天宇,又匆匆地消失在茫茫夜空之中,悲痛的汉武帝用国礼厚葬了这位爱将,并把他的墓修成了祁连山的样子,他的灵魂与河西走廊融为一体。
时至今日,在河西走廊东面的兰州市,依旧塑有霍去病的巨大雕像,人们以这样的方式来纪念这位征战河西的英雄。
在霍去病辞世两年后,结束了第二次西域之行的张骞被汉武帝任命为大行令,只可惜这样的荣耀来得太晚,一年后的公元前114年,张骞与世长辞,由此一段波澜壮阔的铁血岁月落下帷幕。
公元前112年十月 靖远
45岁的汉武帝刘彻,率领上万骑兵部队出巡雍州,最好抵达甘肃靖远的黄河岸边,秋季的黄河汹涌澎湃,汉武帝向西方极目远眺,此时此刻,远方的祁连山连同咽喉一样的河西走廊已经成为中原版图的一部分,汉帝国的使者 商队 军队 正通过河西走廊源源不断地奔赴富饶的西域,尽管他一生中都没有踏上河西走廊,但他知道,为了打通并且经略这条走廊有无数汉家将士为之浴血奋战,忠骨消魂 长眠戈壁大漠。但 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公元前111年
汉帝国在河西走廊的四个行政管理区设置完成。
武威 张掖 酒泉 敦煌。
酒泉 敦煌扼守西部关口,张掖居中,武威则临界古金城府(兰州)
河西四郡的每一个命名都有着独特的涵义。
武威,即武功军威之意。以显示汉帝国的武功和军威到达河西。
张掖,断匈奴之臂,张汉朝之臂腋。
酒泉,扼守河西走廊西北要冲,因城下有泉,泉水若酒,故名酒泉。
敦煌, 即盛大辉煌之意。
汉武帝选择以这样一种方式,将他经略西部的梦想留在了河西走廊上。
同时,在河西走廊 汉帝国设置了两个著名的军事要塞玉门关和阳关,以此扼守西大门并建立了面向西域的前进基地。
这两个屹立于西北大漠的古代名关,是河西走廊去往西域的必经之地。
在敦煌以西约八十公里的地方,一南一北,分扼天山南北路的咽喉,两千年来,见证无数历史沧桑,被世人千古传唱。
河西走廊的打通,为汉帝国带来了继续前行的机遇。
公元前60年,汉帝国设立西域都护府,将今天新疆和中亚一带广大地区并入版图。
至此,通向亚洲腹地与遥远地中海的商路完全打开。
此时,再回望地处河西走廊上的河西四郡的命名,更能感悟到汉武帝的智慧与深远眼光。只有控制了河西四郡,才能通过河西走廊从匈奴手中夺取并完全掌控西域,汉朝的版图才能到达帕米尔高原以西。
在此后的两千多年里,这块土地和这条生死攸关的战略通道,将在中国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
而打通河西走廊对于汉帝国而言,不仅仅是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更奠定了东西方文明交融的基本格局。
此时的汉已经成为和罗马比肩的伟大帝国。
在两个帝国之间,是安息与贵霜 两个生机勃勃的王朝。
汉长城
随着河西四郡的设置,河西走廊也从汉军与匈奴鏖战的战场急速转变为汉朝抗御匈奴的前沿地域。
为了固守河西走廊,确保往来军民的安全,以长城为主体的防御体系逐步建立。
长城,是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的侵袭,而被迫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
最早的长城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
公元前214年,统一中国的秦始皇派将军蒙恬向匈奴发起进攻,在秦军占据河套后,开始有计划的将秦、赵、魏、燕等国修筑的旧城墙连接起来。从甘肃临洮到辽东绵延万里。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下令,在河西走廊修筑东起永登 西至酒泉的长城等防御工程,已经停滞了一个世纪的工程,开始越过黄河向西延伸,数年后汉长城又从酒泉延伸到了玉门一带,庞大的防御体系横贯了河西走廊的东西两端。这个防御体系在当时被称为河西汉塞。它由烽燧 城障 坞院 出入境关卡等组成。
公元前 102 年
汉武帝有命令今天的内蒙古额济纳旗修居延塞,其北起居延泽,向南沿黑河河道延伸,分别与张掖塞和酒泉塞相连,在河西形成一个“人”字形的庞大的防御工事,这三段防御体系组合严密,烽燧相连,有效的保障了河西走廊的畅通运行。
此后,随着汉朝向西拓展军事外交,河西走廊的军事要塞沿着疏勒河流域一直延伸到古盐泽地区即今天的罗布泊。
它们不仅构成了一条军事防御线,而且还是交通线和供给线。
汉帝国中央政府的邮驿系统也随之延伸至酒泉,鄯善 楼兰境内。
公元前105年
汉帝国的使者沿着张骞的足迹,向西来到了今天的伊朗境内,拜见了安息国国王。
通过河西走廊带到西方的中国丝绸源源不断走向世界,而西方的物种 珍宝也沿着这条闪烁着丝绸光芒的道路涌进汉帝国的都城长安,在世界范围内的海运兴起以前,河西走廊是中原通向世界的最主要通路。
1877年,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所著的《中国》一书中,第一次将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通道命名为“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