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此一生,找寻真正的自己
无声告白书的封面上写着,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莉迪亚死了,这是本书一开始就知道的事实。
玛丽琳从小就想追求与众不同,她厌倦了母亲那样的生活,围绕丈夫、孩子、家政。她想活出不同于母亲的人生,梦想做一名医生,让人们在提到医生职业时第一反应不只有男人。她与男生一起学习生物、化学、物理,出色的成绩消除了老师同学偏见的眼光。终于她考入了哈佛离梦想更近了一步,但是她遇见了詹姆斯,坠入了爱河、怀了孩子。八年的家庭主妇生活让她离年少的梦想越来越远,母亲的死亡让她突然醒悟。
书中对于玛丽琳去整理母亲遗物的描写让我很有感触,写道,这个房间除了烹饪书上的一些标注能够找到一点母亲存在的证据,除此之外再也没有任何母亲的痕迹,没有照片,母亲生活中丢失了自己。
想起看家里以前的老照片,年轻的父母衣着时尚,年轻的面孔洋溢着笑容,那么自信朝气。但在家庭的琐事、工作的付出、孩子的养育中,他们对于自我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
害怕在成长过程中逐渐丢失了自己。按照别人的想法活成了另一番模样。
无声告白这本书,我看着玛丽琳逐渐意识到自己已经在八年的婚姻中丧失了自己,她可以记住家庭中每个人的喜好,给他们做丰盛的早餐,但她已经不会那些医学的东西了。八年的时光让她没有能力再捡起年少的梦想了,虽然她试图追逐,但失败了。
她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了孩子身上,这本书的阅读过程中,我一边试图理解玛丽琳的做法,但同时作为莉迪亚的角度,感受到的只有压抑,每天承受着母亲的期待,承载着父亲对于交友的执着,父亲是中国人,对于那个年代的局限性,对于不同种族的结合接受度还不算高,这样的“与众不同”让他们混血孩子本就承受了异样的眼光,加之父母两人双份的爱,沉甸甸的期待让我作为读者都有点喘不过气,莉迪亚的自杀是最无奈的牺牲。
莉迪亚被父母逼迫成为了提线木偶。
作者是将两条时间线交叉的写法,一条写莉迪亚如何被逼上了绝路,一面写父母的逼迫是在什么样的家庭氛围中养成的。所以我在为莉迪亚生活感到压抑时,又可怜她的母亲,那种对自己的失望,将自己未完成的心愿加之在孩子身上保持着这个家庭脆弱的平衡。
对于家庭中被忽略的哥哥和从未被注意到的妹妹,让这个家庭越发的不正常,他们的关心以莉迪亚为纽带,紧紧系在一起,又那么脆弱。当这个纽带没了,这个家的平衡被打乱,家庭就这样崩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