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孙易新着《学一次用一辈子的思维导图》,转贴本文时禁止修改,禁止商业使用,并须註明来自「孙易新思维导图法」及附上原文连结。
功课好多,写不完!这是许多中小学生的痛点;而无法准时毕业,拿不到学位,则是许多大学生、研究生的无奈。 但有计画才能落实,有了思维导图做为求学期间的基本架构,就能逐步详细规划每一学期的学习进度。
【孩子的学习计画】
MindMapper:吴珊珊(思维导图法技能传播者、孙易新思维导图法职场应用基础班结业讲师)
孩子的作业平时都是他自己独力完成,到了三年级,碰到他人生学习的第一次障碍,就是钢笔字写不好,而且明显感受到他心里已经有挫败感。加上连续假期,每个老师都交代了不少作业,面对这些问题,我与孩子决定用思维导图做一个梳理。
首先,在中心图上画两个绿色的人,代表妈妈与孩子;周围再画上好多好多的爱心,让我们的假期充满温暖和爱;将心注入,希望这段时间是辽阔的,所以在心的图形外再画了一片蔚蓝。从中心图上我们可以看到:图像颜色在三色以上,且贴近主题,充分代表了中心思想。
第二,制作内容与分类。学习的内容有语文、数学、英语,而英语又分为校外和校内的。按照这个内容,我们可以画成四个分类。校外的英语是老师直接发在微信,为了让孩子方便携带,不用拿出电子产品,于是就决定让需要学习的内容都在这个思维导图中呈现。这样一来,我们发现将内容变成两个分类会更好,即校内和校外。归类清楚,内容也就不会凌乱,可以清晰的呈现在面前。
于是我们把整张图用预判方式分成两个分类,校内与校外。根据思维导图的阅读习惯,从右边一点钟方向出发,顺时针旋转,所以我们先画右边,安排画上校外内容,包括听、读、写,并且以相关联的耳机、麦克风与毛笔来强化印象。
在整个树状结构说明分类内容的总结,必须要做到以上统下,同时充分代表分类的中心思想;而在绘制技巧呈现上,线条则要由粗到细,自然弯曲,下一线条是从上一线条的顶尖部位出发,且一线一个关键字。
接下来我们继续制作校内作业部分。
由于校内的作业是语文、数学、英语,我们将它们在校本部的分类下再分成三个分支展开。第一个分支「语文」,其下延伸出抄写、听写词、改作文三个次级内容;第二个分支「英语」,我们用了创意画法,孩子觉得英语是一片绿色的叶子,就画了片叶子做分支;第三个分支「数学」,则是画了一个算盘做为分支,后来发现那个算盘看起来更像一个长方形花器,我和孩子不禁哈哈大笑。一起下笔玩创意,亲子就拥有了快乐时光。
就这样,假期7天作业整个呈现在一张纸上了。你可以从中观察到,每个线条上面都只有一个短短的关键字,或者只有一个关键图。为了便于记忆,我们用关键字或关键图呈现,的确是思维导图的妙处。在写关键字时,大大节约了时间;而关键图的呈现,又增加了图形的美感和下笔时的愉悦心情。从整张思维导图我们看到它的五大元素是由中心图、分类线条、关键字、关键图和颜色组成。
好了,长假有关学习内容的思维导图都画完了,孩子开心的说:「哇,好美噢!我的作业已经剩下不多啦!」我说:「那让我们再来检查看看这张思维导图有什么不足的地方需要补充吧。」这时候孩子说,还有他的弱项在这个图上没有展示。我知道他指的是练习字帖的事情,就跟孩子说:「来,看妈妈怎么变身。」
中心图的上方不是还有一片空白嘛,所谓留白天地宽呀,这时我们就可以在这个地方补充一些内容。于是我们增加了一个分类,叫做「学习总安排」,加在中心图上方那片领地。在这个总安排下面画出两个次级分支:一个是每天总学习时间,画完思维导图之后,发现作业其实很少,每天只要学习30分钟,其他时间全是自由安排。
有一天就在我们出门的时候,把这张思维导图顺手往进门的墙边一贴。只是这样一个小小的举动,没想到孩子在出门换鞋时,居然把图上的单字又复习了一遍。从外面回到家,进门就一目了然的瞧见那个没有画笑脸的区域,他洗完手便去补充学习。我感到,绘制这张学习计画的思维导图,是这个十一假期最明智的决定。
【孙易新老师点评】
透过这张思维导图,不仅在画出美美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增进亲子关系,更重要的是达到思维导图法的主要目的,也就是「解决问题」。解决了孩子十一长假期间学校功课的问题,并且让孩子养成做学习计画与主动学习的习惯。
颜色的应用。如果希望透过色彩的情绪感受激发出更多的创意、帮助我们记忆思维导图的内容,那么在绘制线条与书写文字时,最好採用能代表那个主题(或类别)感受性的颜色。透过这张思维导图可以看出,一开始全部是以黑色笔来画线条、写文字,有些线条看起来加了些色彩,但那应该是事后补上颜色的,只是把思维导图装点得好看一点,色彩在思考的过程却是起不了作用的。透过美化思维导图的线条,可增进对线条上关键字的记忆,这点是没有错,但这张思维导图主要功能是在构思学习计画,在绘制思维导图笔记的过程中,创意的激发与缜密的思考是重点。因此,让带有情绪感受的颜色融入思考与绘制思维导图的过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