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在上海,一男子砍伤两名小学生的新闻,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大家除了声讨、憎恨肇事者之外,却忽视了从肇事者心理成长的视角去反思父母对孩子的成长教育经历。那位二十多岁的凶手因为报复社会,这样葬送了花样年华,固然令人惋惜。但反思此次事件也映射出父母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价值观引导的决定作用。
生活中每个人,在漫长的人生路上都不可能事事顺心,万事如意,困难的原因更应当在于自身原因,不应当将客观责任嗔怒于社会。面对着人生路上困难,发现自身问题努力克服,豁然开朗,于是便成功了;善于归于客观原因的,往往也不去努力克服,最终陷入心理囹圄,难以自拔,于是就倒下了。
古语云:“将军额上能跑马,宰相肚子能撑船”。一个志存高远、心胸开阔的人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而父母作为孩子人生道路上最重要的人,引导孩子坚持原则,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很重要。
那么如何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小编总结了以下几点:
坚持始终如一的价值观,以身作则、做好示范。
一天早晨送女儿去幼儿园,出门的时候,见一位妈妈正在大声呵斥她的孩子,因为早晨孩子不能按时起床,这位妈妈便打开电脑播放了孩子爱看的动画片,来促使孩子起床,当孩子看的正投入的时候,母亲发现时间不早了,如果不去幼儿园就要迟到了,于是强行的关掉视频,将宝宝送入幼儿园,但宝宝一路大哭拒绝入园。母亲依然焦急的大声训斥着,然而孩子的情绪更糟糕,这样僵持了大约十分钟,来了一位年轻的幼师,将孩子哄好抱进幼儿园。事后这位母亲强调:“我们计划好孩子每晚九点钟睡,早晨七点钟起床,但这样的习惯只持续了四五天,就很难在坚持下去了,要控制自己真的很难,我本能的要发脾气,经常气急败坏,教育孩子真是太难了。”
我们作父母的都容易犯这位母亲的错误,我们经常去考虑如何教育孩子的问题,也经常一时兴起就制定了一些可行的办法,但大多数时候是虎头蛇尾,不能坚持下去。之前也读过许多类似的文章,有些“亲子专家”指出要坚持原则。其实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最大的挑战就是不能坚持原则。
但对于幼儿时期的孩子,父母的教导大多数是直接的,孩子往往把大人看做模范,他们善于模仿父母的行为,他们的思维方式比较简单,一视同仁的看问题,父母能否始终如一很重要。儿童最需要的往往是可预见性的,大多数孩子有焦虑感和不安全感。如果坚持原则会给孩子创造一种安全感,让他们觉得生活有依靠,不动摇。
解释自己的行为
孩子比较喜欢观察父母的行为,但往往不懂背后的原因。朋友的孩子今年4岁,他的爸爸是一名软件工程师,每天早出晚归,孩子对于爸爸的工作没有任何概念,平时由妈妈负责接送宝宝去幼儿园,某天早晨孩子出现了拒绝的心理,妈妈的做法是给他讲述了爸爸的工作内容,并播了一段孩子父亲工作时的视频,让孩子懂得工作的含义。于是小朋友表示要像爸爸一样去“工作”。
看到孩子的优点及时表扬,相互尊重。
每个孩子都希望被人赞扬,他们也很希望讨父母的欢心,他们很聪明,会察言观色,能从话语里听出赞赏或反对。孩子做错了事,他们的内心已经感觉比较气馁或失落,如果父母再去过分责备,就会失去信心,甚至破罐子破摔。作为父母应该指出孩子的优点,鼓励孩子行为中的积极的部分,这样孩子就会不断的复制好的行为。孩子作出的正确的决定应予以及时肯定,尊重孩子的正当价值观。
鼓励孩子独立思考问题,参与和分担责任。
不管活动大小都应让孩子参与进去,才能更好的传达父母想表达的某种价值理念。在日常生活中让孩子承担一些职责也相当重要。比如,四岁的女儿出去玩回家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换鞋子,第一次会指令他放到相应的位置,慢慢的他就会自己去做好。有时候会给女儿一把小笤帚,让她跟在后面扫地。这样做有助于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增强自我价值。
民间流传的一句谚语“3岁看大,7岁看老”,身为家长我们要把握好孩子3岁至7岁的黄金期,引导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亲子纽带,我们以身作则与孩子一起成长。从现在开始,大家从新审视在儿童教育中的不足,做一名坚持原则的家长吧。
大家反观自己教育孩子的方式,有何发现呢,有更好的观点我们可以一起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