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林这个性格真是没谁了,不懂拒绝,对自己又要求严格,在对方看来无所谓的一件事,他却拿着鸡毛当令箭,弄得自己苦不堪言,这或许就是心理学上说的讨好性人格。
这种性格源于小林学生时代转学后,没能尽快融入集体,又对自己的农村身份十分忌讳,自卑到不敢大胆去接近同学们,虽说后来通过努力成绩引人瞩目了,但始终没有进入班级的主流圈。
于是他更加埋头学习,希望通过学习上的快乐冲淡人际交往带来的痛苦,这种逃避只是让问题暂时被遮蔽,而事实是每当夜深人夜想起来,他总感觉自己不被接纳,孤独到有些抑郁。
后来,小林长大,参加工作,这种自卑性人格像恶魔一样始终附在他身上,痛苦不堪。最突出的表现是只要身边有人肯与他交往,他便会毫无保留地“献”出自己,只为博得对方的欢欣,哪怕对方有时对他要求他办起来有点难,他也会满口答应,然后逼自己去完成。
童年的这段经历对小林的性格造成了一生的影响,小林的头顶仿佛有只无形的手在控制他,让他的表现有时很怪异,身边没有一个人真正了解他。
有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有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但愿每个人都有一个美好的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