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黄博
一对情侣,总爱吵架,每次吵架倒不是因为什么大事情,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儿,矛盾无处不在。殊不知,你吵的架,藏着你的旧伤。
一对夫妻间的吵架对话如下:
“我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洗完脸要把脸盆放回到洗脸架上,你怎么总是记不住。”妻子将老公的洗脸盆放回架子上,说道。
“我就是这次忘了而已。”丈夫一边吃早餐,一边看新闻,心不在焉地回答。
“每次都忘记,就是没有听进去我的话。”妻子走到餐桌前。
“你怎么这么唠叨啊,不就是放个脸盆吗?又不是什么大事儿”
“还不允许我说了?不说,你更记不住。”
“你能少说几句吗?大清早的,影响心情。”
“我影响你的心情,那你为啥不考虑我的感受,每次都要帮你收拾残局。”
“我又没要你帮我收拾。”
“你越来越来劲儿了,是不是?”
“是你啰里啰嗦、没完没了!”
丈夫放下没吃完的早餐,摔门而出。
诸如此类的吵架有很多次了,每次都不欢而散。“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道理都明白,可双方总是忍不住争吵,次数多了,影响感情。有解决的办法吗?
妻子小时候生活在一个特别不被重视的家庭。每次一家人吃饭,席间谈笑风生,她发表的意见总是淹没在父母和姐姐的讨论中。她提出过生日要去动物园,有时候父母压根儿就没听见,就算听见了,也就敷衍地“嗯”一声,总是会忘记。慢慢长大,妻子的潜意识中,觉得自己说的话没有分量,希望别人重视自己提出的要求。受到忽视——这是妻子的旧伤。也许妻子并不执意要求丈夫把脸盆放好,但一旦丈夫没有听从她的建议,表现漠然,旧伤便从潜意识中浮出水面,如同火山爆发,一发不可收拾,不争论到底誓不罢休,以争吵和对方的顺从来获得认同和重视感。旧伤浮现,仿佛只有增大的分贝才能安抚藏着的旧伤。
丈夫小时候生活在一个家教特别严格的家庭。父母要求他按时起床,否则就要受到跪搓衣板的惩罚。除此之外,有很多家规需要遵守。在外面和小伙伴玩耍的时间不能太长,周末只允许玩半天,每天必须练习一篇钢笔字,考试没考到前十名,也要罚抄写……种种诸如此类的要求有很多。被控制——这是丈夫的旧伤。也许丈夫并不介意把脸盆放好,但一旦妻子开始强调这个问题,他就变得排斥、抗拒,仿佛童年受控制的感觉如同黑夜般袭来,让他压抑得无法呼吸。
一次又一次争执,妻子不停地控制以获得重视感,丈夫不断地逃避以抗拒压力。妻子不停地追,丈夫不停地逃;妻子永远在焦虑,男人永远苦闷。如果双方都发现争执的焦点不在事情本身,而是潜意识的旧伤,加以调整,也许就能避免冲突。
“我和你说了多少遍了,洗完脸要把盆子放回到洗脸架上,你怎么总是记不住。”妻子收拾好老公放的洗脸盆,说道。
“我就是这次忘了而已,放心吧,我会记住你的话,下次一定做到。”丈夫回答道,注视着妻子,至少言语上表示重视。
“偶尔忘记,也不要紧,我知道你本身也挺爱整洁的。”妻子注意调整自己的语气,对老公加以肯定。
“不就是放个脸盆吗?又不是什么大事儿,放心吧,也许我以前没有这个习惯,但我会努力改正的,给我点时间。”丈夫的态度很诚恳。
“我提醒一下,好了,就这样吧,我帮你收拾了。”
“恩,谢谢啦,我的好老婆。”丈夫趁机赞美妻子。
在现实生活中,争吵在所难免,但是只有在亲密关系中,潜意识的旧伤才会成为吵架的关键原因。罗兰·米勒的《亲密关系》深刻地指出了这一点。亲密关系是指夫妻、父母和子女、兄弟姐妹、关系特别亲近的朋友等之间的关系。只有在最亲密的关系中,人才会放下一切伪装、刻意的礼节,展示自己性情中最真实的一面,变得随心所欲,并且容易把一切外在的冲突转化为对自己本身的不满。所以,有亲密关系的人吵架,如歌里唱的“我最爱的人伤我却最深。”
若争吵的焦点没有根本的矛盾分歧,你吵的架,能折射出自己的旧伤。了解到这一点,矛盾激发,将旧伤拿出来晒一晒,暴露在阳光下,相互理解,相互安抚,反而有利于增进彼此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