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听了得到上的一本书《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觉得内容非常不错。我把它打印出来,并且反复听了几遍。并且决定把内容发出来,希望有更多的人看到这本书,从中受到一点启发。
看完这篇文章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关掉了手机的网络。然后专心的沉浸在这本书的内容里。不知道有多少人跟我一样,每隔几分钟就会看一下手机,浏览一下微信朋友圈。我们生怕错过了某些重要的信息。但浪费的确是大把的时间。而我们大脑的专注力在一次次的打断之后被分散了。我们很难集中精力完成一件需要专注的事情。如果正好你也有类似的情绪,我真的建议你好好看下这本书。
本书主要介绍了在我们这个信息超载的时代,怎样做才能让自己专注起来,让大脑的思考变得科学高效。
核心观点:大脑是怎样思考的、哪些行为影响了我们深入思考和怎么让我们的大脑在大量的信息里高速运行
一、大脑是怎么样思考的
作者把大脑分为反射脑、思考脑、存储脑,共同完成我们的认知、决策、思考等活动。
思考脑负责所有的思考过程。特点是处理速度慢,需要保持专注,但容易疲劳,不能多任务并行。
案例1:
如果驾驶的动作已经练成了肌肉记忆,它用的大脑的资源是非常少的,而且边开车边打电话已经被证实会严重影响司机的反应与判断。有个模拟实验,让一些人分别从一条繁华的路上开车两次,一次是正常路过,一次是打着电话。结果显示,打电话的那次,司机对前面车辆的刹车、红绿灯的反应都变迟钝了。
案例2:
你试着一边听得到上的音频,一边看微信上的文章,结束之后你可以回忆一下自己能记住多少。然后再换第二种方法,听完音频再看微信文章。对比一下这两种方法获得的信息量。
反射脑主要处理我们最原始的刺激反应。它的特点就是反应特别快,处理问题是自发、无意识的,可以同时处理多个任务,但容易出错。
案例3:
一个玩具球拍和一个球加起来是1.1美元,球拍比球贵了1美元,那么请问球是多少钱。有50%-80%的人会一口回答0.1美元,其实正确的答案应该是0.05美元。
存储脑像我们的后台数据库一样,把我们接收到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和存储。存储需要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二、哪些行为影响了我们深入思考
作者在书里给我们列出了4种原因,分别是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负面压力和睡眠不足。
首先,随时在线是让大脑超载的元凶。我们以为随时在线,是高效率的表现,但是长期下去,其实每次回应都在分散我们专心思考的时间。
案例1:
很多专业人士在工作中很少能有完整的45分钟是不受干扰的。如果有比较困难的任务,有37%的人很难在办公室里完成,需要到咖啡馆、或者是自己家里这种比较安静的地方完成,因为这些地方能不受干扰。还有6%的人在哪里都很难做到集中注意力。
案例2:
有一项针对1000位脑力工作者的调查显示,每天会有28%的工作时间里被干扰,如果按照每小时21美元的工资来算的话,美国会损失掉5880亿美元,而且这还只是直接损失,没有把打断原本重要任务的损失计算进去。
案例3:
对15万智能手机用户进行调查,发现他们的手机每天要被解锁110次,最高时候平均每小时要看9次手机,也就意味着不到7分钟,人们就会放下手里工作,去看一次手机。而每看一条信息,我们都需要6、7秒才能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白天接收到的碎片化信息越多,存储脑对这些信息进行分类的强度和难度就越大。
其次,多任务并行也会让大脑超载。如果强行运行这样的程序,就只会让错误增加、总时间延长。
案例1:
2013年西班牙有一起严重的火车脱轨事故,驾驶员在出事的前几分钟,接到了公司打来的电话,和电话里的同事一起商量火车的行驶路线,同时还翻了自己手里的行驶图纸还有其他的文件。虽然这个电话没有被认定是造成事故的最终原因,但是试想一下如果没有这个电话,火车平安开到最后的几率就会大很多。
再次,睡眠不足会直接让大脑的内存变小,存储脑接收到的信息就没办法归类整理。
案例1:
《自然》杂志上的一项研究,选了28名学生,先让他们看一组图片,等过两天让他们重新回忆照片里的信息。这些人其中一半在实验的前一天被要求通宵不睡觉,另一半是正常睡眠。测试结果发现,之前通宵过的那一组学生,比正常睡眠的那一组学生,平均少记忆了19%的图片。
案例2:
一个17岁的高中生兰迪·加德纳持续264小时不睡觉,在第二天他的眼睛发生了聚焦困难,随后丧失了通过触摸鉴别东西的能力。到了第三天,他开始变得焦躁,协调能力丧失、语言含糊不清,实验结束后,他的短期记忆力明显下降,还出现了幻觉,情绪也明显变得偏执、容易激动。
最后,压力也会让大脑的负载过重。持续的低水平压力就像是一直拉满的弓,时间长了,它的弹性就会变低。
三、怎么让我们的大脑在大量的信息里高速运行
分别是离线思考、批量处理、充足睡眠和科学的面对压力。
安排一个你精力最充沛的时候,完全投入的解决一件或者是一类事情,在这期间,要避免外界给你的各种干扰。
最好的方法是平时手机断网或者是静音,每2个小时之后,抽10分钟集中处理。
作者建议我们用四象限法则把事情分类为:紧急又重要、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既不紧急又不重要。
分类后可以这样批量处理:1.一次只完成一个任务。2.把密切相关的任务放在同一个批次,避免来回切换。3.把琐事放在同一个批次。
我们至少要保证8个小时的正常睡眠,在睡前的1个小时,远离电子设备,开始进入离线状态。
案例1:
90%的电子屏幕都会发出一种干扰我们睡眠的“蓝光”,我们的大脑会把它判断为白天的光线,而不是晚上的光线。所以当我们玩手机的时候,大脑会误以为现在还是白天,并不是睡觉的时间。
案例2:
有一个实验,让两批人分别在睡觉前读电子书或读纸质书,然后来检测他们身体中褪黑素的分泌,褪黑素主要是帮助我们睡眠的。结果就发现,看电子书的人比看纸质书的人的褪黑素分泌要晚一个半小时。
面对压力我们要做的就是专注一个不被打扰的任务,注意计划的截止日期,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减少不确定性焦虑。
案例:
A、B猫的电击进食实验。A猫受到的稳定刺激,B猫受到的不确定刺激,最后A猫适应了压力,B猫断食并出现了胃溃疡。
总结:
这本书告诉我们大脑分为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三个工作部分,还有他们各自的特点。影响大脑思考能力的因素主要有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负面压力和睡眠不足,要解决的话就需要做到离线思考、批量处理、充足睡眠和科学的面对负面压力。
启发:
我们对于外界的刺激下意识的就引起动作,比如手机一响就会去看手机,QQ头像一闪就会去看信息;我们还更喜欢眼下的满足,虽然知道关掉手机效率会更高,但是拿起手机玩的诱惑更大。但是这些行为并不能让我们养成深入、专注思考的习惯,反而会丧失掉我们的信息辨别的能力。学会在信息超载的时代专心致志做一件事,做到批量快速处理重急轻缓的事情,才能真正在自己的时间里做到专注。
本内容撰稿人:时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