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天是什么?春天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万物孕育生长的时机,是心怀美好奔赴的好时光……而这个春天,我遇见了临泽教育春天最好的开启方式。
短短三天的培训,我收获了不止满满的能量,还有知识的重构,内心的涌动,精神的焕发,我自认为这是从内到外的一次疗愈,一次洗礼,更是一次新的成长。无论是郭雅琼教授激情讲述的红西路军的英勇悲壮的历史,还是王凯教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侃侃而谈,亦或是何华教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刻解读,或者市局县局两位局长高屋建瓴的带我们走进教育面临的现状以及今后突破的方向……其实都在指向一个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也深刻的叩问我们三个问题: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
作为临泽教育人,我20岁踏上讲台以来,走过了19个年头,属于临泽基础教育的中青年部队的一员。前有老前辈们爱岗敬业的榜样引领,后有年轻骨干的直追猛上,处于夹缝中,我们经历着从初见的热情到长期以来产生的倦怠和迷茫。站在新的起点上,特别是人工智能AI成为时代浪潮直逼劳动力的新热点,算法定义我们活法的时候,我该何去何从,我该如何当好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这一直是盘亘在我心头的疑问。然而,这次安排的精彩讲座,一一为我们解答了疑惑。场场精彩,场场有深度,有高度,有温度,这种少见的大规模、上档次、接地气的培训,我深受启发,也受益匪浅。
关于集体讨论的三个必选问题,我想这样解答。
一、我县基础教育如何高质量发展
1.定位学段发展目标,问诊把脉各校园发展方向。上学期末教育质量评估专家组一行入校的全方位质量评估就是一次很好的体检,让我们从专家视角中发现自身存在问题,对照整改的过程就是学校不断修正完善自我的过程,也促使学校能更好的找到各自的发展路径。每个学校有每个学校的文化,和而不同,美美与共,好的教育是森林的样子,让学校在大环境允许的情况下有个性有特质的发展,会有不一样的效果。
2.打造各学段教师成长训练营,给每个教师适切的成长路径。教育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教师的成长,教师的成长则需要持久的蓄力。教师的成长不仅是专业发展,更注重身心健康,在关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上,转变为关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师发展观上,教师成长学生才能更好的成才。重组教师配备,让有专长的教师做专业的事儿,扩大教师流动范围,在相互沟通中重新定位自己。知不足而后进,否则长期躺平摆烂,不敢跳出舒适圈只能作茧自缚。训练营可短期可长期,通过榜样引领,专家讲座,同伴互助等方式,最终达到这样的目标:以坚定的信念坚守岗位,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工作,以丰富的学识引领学生,以宽广的胸怀接纳同伴,以健康的体魄站稳讲台……能打造出这样爱教育,爱学生,爱自己,爱生活,以“君子谋道”的精神做好工作,好的教育自然生发。
3.强教必强教研,以学科主题月推进学科短板的改造。每个学校都有自己的短板弱项,也有自己优于其它学校的学科特性。若能扬长避短,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目前的教研还在小范围里固步自封,没有找到各学科的优质经验的传播共享。借力AI及人工智能平台,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推动教研联动,整周或整月做一个学科的专题研讨,项目式推进,深入的解读教材、课堂展示、研讨交流、实践操作等方式,倒逼教师自我成长,推动教研从被动走向主动探究。
4.从放下内卷到抓好习惯的转变,重拾基础教育的核心。当下鸡娃遍地,学生压力越来越大,来自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的几重冲击,让原本活蹦乱跳的孩子变成了机器,丢失了童年应有的快乐。阅读、书写、科创、社交能力、身心健康……逐渐成了当下教育热点关乎的问题。当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五育融合真正发生,真正呈现在课堂上的时候,我们就能找到学生长足发展启航的支点。各学段抓好各自培养目标和习惯养成,如小学阶段的各种学习习惯的养成,抓好品德教育,安安静静教书,让教师有情怀的对待每个学生,学生轻松愉悦的过好小学时光,教与学的生发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5.加强思政引领力,引领孩子从小立志,树立榜样,引导孩子找到人生方向。学校利用合适契机做好梦想启智励志教育,小学阶段启智润心,初中励志追梦,高中笃定圆梦,每个阶段有了追求目标,孩子成长便有了更好的导航,从小目标到立长志,让每个孩子有追寻而不是茫无目的。
二、学校如何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1.营造充分尊重、彼此信任、温暖温馨的和谐共生环境。
减负提质双向并行,减轻教师不必要的负担,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儿。尊重每个教师的需求,上级对下级从分信任,以“家”文化提升学校文化的暖,重燃教师工作激情,借助节点深入交流沟通,打通学校领导与教师之间的关系,形成学校为人人服务、人人为学校争荣,我荣校荣的集体观,师师和睦、师生和谐、生生和美的良好校园生态。
2.提升教师幸福感和获得感,思想上引领,行动上关怀。
以专业发展引领教师幸福成长。制定教师个人三年发展规划,完成学年专业成长“12345”工程。(1.每人参加一个网络名师工作室;2.承包一个课堂细节微课题,针对各自存在问题对症下药;完成一个微主题讲座,找准抓手,既是教学改进又是课题研究。3.每人阅读3本专业成长书籍,完成3篇阅读心得。4.每人每学年呈现4堂校内高质量公开课教学,体现新理念新课标践行;5.每学年完成5篇高质量教学札记,记录教学故事,并收集整理在学校教师文集中)。
3.爱生活再爱工作,读书+运动,身体和灵魂都走在教育路上。热爱可抵岁月漫长,一个人若对任何事儿都失去热情,那就离颓废不远了。积极工作首先要积极生活,无论遭遇什么或身处何种境界,我们都要有改变自己的勇气,布局自己,把自己重新养育一遍。先热爱,再工作。先完成,再完美。阅读可以提升精神境界,读书可以拯救低迷的灵魂,而运动恰好燃起热情,分泌快乐的多巴胺。所以,好的学校做好两件事儿即可,体育锻炼不可少,师生皆宜,读书更不可少,精神养分补足,才能更好的充满干劲。现如今,还有一项便是人工智能,创新创造,这一点也成为学校竞争的软实力。
三、如何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1.榜样引领,以身作则,树立标杆,向身边的人看齐。
2.制度约人,奖惩结合,凝聚人心,向高度统一对标。
3.读书养心,同伴互助,加强培训,向自我修养攀登。
四、教育创新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
1.借力AI强大算法开启研学旅云游模式。如重回战场、重走长征路、场景再现、云游博物馆、AI解说等,让学生足不出外依然可以完成一次身心红色之旅。
2.学科融合打造跨学科思政“拼图”。以“思政+”的方式重新定义我们的课堂,将思政魂注入每一门课程中,文理兼容,尝试跨学科的思政教育金课。
3.打造自下而上、由易到难的思政“阶梯”。项目化、大单元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参考,如我们可做一个关于苏轼的思政主题,可有低学段的认识苏轼、中学段的苏轼诗词朗诵到高学段的苏轼精神剖析,逐层深入,分篇章打造,形成螺旋上升的阶梯思政课堂。
4.打造师机融合、人工智能+的思政课堂,线上线下培训打造优质思政课队伍。
5.充分利用本地红色资源,校内外联合打造思政研学行。请纪念馆的讲解员上思政课,讲红色故事,带学生实地探索,感受红色之路。结合劳动教育课,做做红军饭等的,也是一种新的尝试。
其实,我们都在探索,越来越发现教育是个谜,而谜底争需要我们一层层的去揭开,用真诚,用爱心,用真情实意,用百分百的投入,正如那句话,教育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我们知道一个苹果里有几个籽儿,但是不知道一棵苹果树能结多少个苹果……愿做种树人,种出一片森林,愿做守塔者,点亮孩子心灯,照亮一方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