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从38页到58页,读了6个故事。
1.一个受不了妈妈的控制自残的孩子这样形容他妈妈,“妈妈太急了,就好比要往一个矿泉水瓶里倒水,那么小的口一定需要慢慢倒,需要稳稳的到倒,需要对准了口,可是她偏要哗的一下子全倒进来,结果全洒了不说,还可能碰倒了瓶子,使原来瓶子里的水也全洒了。”
2.我们老得太快,可我们却总是明白的太晚。
父母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很难找到一个最恰当的距离和尺度与孩子相处。控制,忽略或疏离,是今天许多父母面对青春期孩子的态度。作为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尊重、接纳、理解和认同,而来自父母的正面情绪和正面的鼓励,更是孩子在这个特殊时期急需的滋养和润泽。
3.作为孩子应该试着去认同父母,将偏执、挑剔、束缚、限制、强迫翻译成为期待、关注和爱。
回应挑剔、强迫和偏执的本能反应一定是反感、愤怒、逃避、烦躁和焦虑,但经过重新翻译后,也许就可以使回应调整为感激认同、理解、尊重和满足。
4.如果家长曾做过伤害孩子的事情,就需要放下身段,向孩子真诚道歉。人都很容易接受正向表达的爱,而不是那些用错误方式表达的甚至是被曲解的爱。
5.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各种能力是通过父母学到的。夫妻和谐、温暖的沟通,受益的不仅仅是夫妻双方,更重要的是孩子。在这种氛围下,孩子感受到的是家的温暖,家的安全,家的放松,还有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爱,这些都是丰富的养料,深深的呵护着孩子正在成长的心灵。
6.今天给我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我发誓,我一定要学好化学,研究出能让他们都毒死的药来”。这是一位从小就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去探索、去实践的孩子。可是父母认为他太淘气了,经常打骂他。父母在爱孩子的旗帜下,无心的伤害着孩子幼小无助的心灵。是有多深的伤害,才能让孩子说出如此可怕的话语。
7.每个人内在都有超乎自己想象的至真至善的潜质,如果父母能够不求回报的施予不加批判的倾听,无条件的爱,就一定能够调动和激发起孩子这天然的潜质。这个潜质也是我们的生命目标,每一天每一刻我们都可以透过大大小小的事更贴近这个目标。
8.青春期阶段,此时的孩子就如破茧欲出的蝴蝶一样,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达到了蜕变的临界点,并承受着巨大的成长压力,如果天气又恶劣异常,那他的蝶变过程就会显得更加艰难。
9.家长的态度对孩子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一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发展的比普通双亲家庭的还要好,这就需要单亲家长通过多种渠道创造良好氛围,从而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引导孩子健康成长。
10.家长对待孩子的异性交往要持三种态度,:宽容、尊重和鼓励。
告诉孩子,恋爱可能是美好的,但结果却可能有苦有甜,需要做好成熟的心理、生理和物质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