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聆听了一节试卷讲评课,是由新入职的代课老师主讲。听后感触很深,这样的课堂如一潭死水,在孩子心底激不起任何的涟漪。
整堂课老师以自我为中心,牵着孩子的鼻子使劲往前走,孩子费力地前行。我看的很心痛,这样的教学到底能走多远,这样教学下的孩子到底能坚持多久?
所谓课堂,就是我们彼此都要珍惜的缘分。我们要发自肺腑地真诚地爱你所教的孩子。爱是教育的前提。所有教育手段和成效都是以爱为前提的。没有爱,学生就不会接纳你,喜欢你,何谈把你的教育目地实现。
徐长青老师说过,教育是呵护并引领孩子成长的过程,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享成长幸福的过程,是被发现使认同的过程。
教育除了激情,也许就是一腔真爱与宽容吧。在今天的课堂上,我看到的却是老师与孩子之间有道无法跨越的鸿沟。老师的严肃,批评,让学生心理自然而然避之千里,这样的态度是很难走进学生心灵的,更难在课堂上与学生之间产生共鸣。
语文课堂应该是处处洋溢着诗意的,弥漫着语文的味道。老师生硬的语言,看似表扬实则批评的话语都让本该开满绚烂之花的语文课堂变得无趣。
可以说师生的距离决定了教育的成败,课堂是有生命的,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对话能否被激活,能否有效,都决定于师生关系的亲密与否。
课堂是看得见学生生长的。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应该有助于学生正确、熟练地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教师就应该引领学生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受之于鱼不如授之于渔”,试卷讲评不应该为了订正答案而讲评,而是教会学生思考问题的角度,解答问题的技巧,而不是仅仅记住几个词语或成语的含义。
语文教学的最终落脚点,是“语文当为心灵奠基”,“我们最终的语文价值取向是从精神层面关注,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而不是就语文而学习语文。”更不是为了试卷而讲试卷。
于漪老师说过:为什么我们的课不能刻骨铭心?不能震撼学生的心灵?不能打动他们心灵深处的一隅?值得我们每位老师深思。备课的时候多想想学生,多想想自己的设计是否从学生角度出发,又将学生带到何处?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的把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才是帮助学生慢慢抵达彼岸的课堂。
肖培东老师说:“备课的时候,我想着学生,每个人都是昆虫,但我确信,我是一个萤火虫,他们也一定是这样可爱自信的萤火虫。教师,就要帮助他们闪出自己的光芒。让他们学会学习!”
我也要做一只萤火虫,乘坐着风儿的翅膀,指引梦想和希望,带着纯洁的露水,滋养熟睡的花蕾,唤醒花儿的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