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在传统艺术的纸上动画中,玩阅读、爱阅读、发现阅读的乐趣

文|弥小木

最近有这样一本书,让孩子爱不释手。

还没看的人,孩子会拉着分享,看过的,就会一起讨论。因为没弄明白,连续几天孩子都会主动提起书中的这个疑问。

这本令孩子念念不忘的童书:《一只鹰鹞》。

让孩子如此着迷的是书中的动画,孩子寻思着书中的动画,是怎么动起来的?自己是不是也能做出来一个呢?找了网上的手工制作动画,孩子看完说了一句“还是书里的效果好~”

然后,继续玩起这本《一只鹰鹞》。

《一只鹰鹞》的文字作者是研究绘本近20年的炜然,书中的图画则是做插图设计的侯开元所画。阅读这本童书,会发现两位作者的合作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默契。

《一只鹰鹞》的背后,有一个值得诉说的故事。书中的童谣,最初是炜然的奶奶无意中唱起。这是奶奶被拐之前,在城墙边放风筝时唱的歌。了解到这点,再次捧起《一只鹰鹞》阅读时,感觉变得不同。

《一只鹰鹞》,从奶奶的一段回忆开始,读过后,会发现这是一本在内容上值得探寻的绘本。


完整的绘本阅读流程

儿童文学作家彭懿老师分享过正确打开绘本的7个步骤:封面封底、环衬、图文、翻页、反复看、版面设计、讨论

《一只鹰鹞》,是实践绘本阅读7步流程很好的范本。

封面我们自然不会忘,但是封底常常会忽略。《一只鹰鹞》的封底,不会让人忽略。封面封底一起看,会带来思考:为什么不一样?

看过书会发现,哦,原来一只是风筝,一只是真正的鹰。再深入一点,封面封底象征着什么?《一只鹰鹞》附带的导读手册中,老师指出这是真我与假我的区分。带着老师的导读,回头再看一遍封面与封底。

《一只鹰鹞》的环衬页,也是花了一番心思。前后环衬一起看,又会发现不一样的秘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间点,藏在了前后环衬页。

图文这一环,是朗朗上口的童谣与充满吸引力的画面,具体的阅读感受只有拿在手上翻阅才能体会。

每一页的图文结合推动着阅读者看下去,这是翻页的力量。看一遍是不够的,像我家老二,这一本反复看了N遍。

《一只鹰鹞》的版面设计,是孩子第一次如此感兴趣。讨论更不用说了,连续几天都在讨论这本书。

阅读《一只鹰鹞》,孩子几乎是在无意识中,走了一遍阅读绘本的7个步骤。

用《一只鹰鹞》,开启孩子正确阅读绘本的姿势再适合不过。

阅读的乐趣

加拿大著名学者佩里·诺德曼在《儿童文学的乐趣》里,细分了多种儿童文学的乐趣。比如文字本身的乐趣、图画的乐趣、文学作品多种元素的乐趣……对孩子来说,阅读《一只鹰鹞》最少能收获三种乐趣:

动画的乐趣。这一点最明显,从第一次打开书,到让孩子主动思考的,都是书中的三页动画。这是孩子第一次在童书中,感受到栅格动画。如果用三个字来形容这种体验,那就是:棒极了。

原本两位创作者是打算整本书都用栅格动画,最后因为成本考虑,而选择了螳螂、黄蜂、蟋蟀三种动物。

虽然一开始他们是从成本的角度来考虑,但从实际效果来看,三页动画不仅能极大地提升阅读者对这本书的阅读兴趣,还能让阅读者在多次翻阅的过程中,细心体会三种动物的动作变化对故事的推动作用。

童谣的乐趣。朗朗上口的童谣,读出来别有一番风味。日本绘本大师松居直说“声音中有一种流动的气息,会唤醒隐藏在文字中的语言的生命。”

阅读《一只鹰鹞》时,大胆地读出来吧,感受声音中的流动气息,感受文字中隐藏的语言生命。读完后,听一听随书附赠的童谣音频。配上节奏,这是一首非常好听的童谣。

我家老二,一边听着音频一边翻书。孩子对音频的喜爱到哪种程度呢?连去上厕所,都要求把声音放大,生怕听不见。

发现细节的乐趣。《一只鹰鹞》从封面开始,就藏了“发现”的秘密。前后环衬的时间线索,一对上,心中欣喜。

每一页鹰鹞的元素寻找、最后几页黑白颜色变化、一双双眼睛的对应,这些容易一扫而过的细节,多看几遍,孩子会感受到“发现细节”的乐趣。

这些内容,考验的是孩子的观察能力,也是阅读能力。相信我,孩子对这部分很有兴趣,他们可都是“侦探高手”,一点就通。

阅读《一只鹰鹞》,不仅孩子快乐,还能拉满整个家庭的阅读氛围。一个人读怎么够,几个人凑一块读才有意思。

令人惊喜的原创绘本

很难想象这是两位作者的第一次合作,文字与图画的表达,如此默契。对于文字作者炜然来说,《一只鹰鹞》是祖孙三代爱的传承,但作为阅读者(比如我)来说,看到的不仅仅是一份情感的传递,更是一束原创绘本的亮光。

《一只鹰鹞》将具有我国特色的童谣水墨画结合起来,拿在手上,让人感受到的是,如同童书本身重量般的沉甸甸。

水墨画带来传统文化的美,结合极具韵律感的童谣,让人心底涌出一股幸福感,我们有属于自己的文化底蕴

松居直在推广他们自己的民间故事与原创绘本这件事上,是不遗余力的。看绘本的这些年,看过《松居直喜欢的50本图画书》《影响孩子阅读世界的100本童书》《长大之前一定要看的1001本童书》《世界图画书阅读与经典》等等介绍优秀绘本的书籍。

从50本,到1001本,在这些书籍介绍中,几乎看不到我国绘本的推荐。这曾经是困扰了我很久的一个问题:为什么这些介绍优秀绘本的书籍中,看不到我国的绘本呢?

分享我们的优秀原创绘本这件事,或许需要我们自己来做吧。也许,需要一个时代的努力。还好,我们已经在努力。

眼前的这本《一只鹰鹞》,在原创绘本这件事上,做得漂亮!

写在结尾的话

《一只鹰鹞》,一本诚意满满的绘本。

在翻看书籍介绍时,发现了炜然老师的创作者手记。对于这份手记,我是一字不落看完。看的过程中,有了解到这本书出版的过程,也有被炜然老师真诚的文字打动。

看完后,对《一只鹰鹞》多了一份了解。

感谢这份创作者手记。不知道是不是以往查找的方式不对,想要深入了解一本绘本的创作历程挺难。曾经为了了解一本喜爱的绘本,蹲过创作者的直播间讲解。那样的了解过程,并不常有。

一边是想多了解绘本创作背后的故事,一边苦于找不到全面的资料。要是每一位创作者都能像炜然老师这样,附上一份创作者手记该多好。那样,更有利于创作者与阅读者的纸上交流。

除了创作者手记,随书附赠的导读手册,同样诚意满满。这份导读手册,两位阅读经验丰富的老师,带着阅读者从浅层走向深层。两位导读老师有相似的解读思路,也有不同的解读角度。这对阅读者来说,提供了多样的阅读思考。

两位导读老师都提到了不同动物所带来的寓意,这份寓意,留着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慢慢体会吧。毕竟,有些感受,经历过才会懂。

谁能想到阅读一本绘本,能收获价值千元的绘本课程?《一只鹰鹞》还附赠了炜然老师的绘本课。这套课程听下来,让阅读者对于绘本的理解、如何写绘本书评等等,会有更全面的了解。

只想说,《一只鹰鹞》这定价,真良心。

一不小心,写在结尾的话写得长了点,其实还没说完……最后再悄悄说一句,期待两位老师的下一本原创绘本。

不说了,去看《一只鹰鹞》了。

我是弥小木,和我一起读书~遇见书,遇见人生的N种可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