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士尼的很多电影都聚焦亲子关系,特别是处于青少年叛逆期的子女和父母之间的矛盾。例如《智能大反攻》和《Brave》。
这个题材被反复演绎,正说明它的永恒性。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这个矛盾都是一样的。最近国产电视剧《小舍得》,以及同系列的《小别离》等其他作品,都是对这一问题的探讨。
我想起来我叛逆的那些年。跟大部分人一样,从青少年时期开始。那时候,刚刚开始对这个世界有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就带着仿佛看透一切的幼稚眼睛去审视自己的家人和周围环境。而家长们呢,也缺乏足够的技巧和耐心去了解年轻人。隔阂就这么产生了。
这个隔阂可能需要很多时间去填补。比如我,就经历了上大学以及工作时的“逃离”,即使逃离的很辛苦,也要想尽办法挣脱父母对我的“控制”,那种所谓爱的捆绑,自以为是觉得都是为你好的掌握一切。我迫切地想要精神上的独立,想要自己决定自己的人生。这种迫切想法一直持续到我初为人母。那时刚生了宝宝,母亲来帮忙。我仍然是反对一切“旧思想”,在带宝宝的事情上,我坚持我所谓的“科学喂养”,几乎是母亲说啥我反对啥,有时候就是为了反对而反对,因为不喜欢被人管,被人“指导”。那时候,其实是在跟父母分别多年后的第一次长时间相处,我们已经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各种生活习惯都需要磨合。
从心理学来讲,一个人的独立要达到心理上的“弑亲”。“弑亲”这种说法是来源于希腊神话,心理学上是指冲破父母的权威,从依赖走向独立,达到对自我人生的控制。要达到这种独立,一些反抗和冲突肯定会存在。而且从某种角度来讲,也是一件好事,把矛盾摆出来,总比一直藏着好。而且我也庆幸,我进行了反抗。子女不是完美的,父母也不是完美的,一些冲突,或许能让双方都意识到自己的问题。
后来父母再来我这里,我们明显相处越来越和谐了。因为我开始了解父母,父母也开始了解我,随着二宝的出生,我成了有经验的妈妈,每当遇到问题焦头烂额时,我会想:当年我的妈妈应该也跟我一样吧!我清楚地记得我小时候的难缠程度,我的爸妈也是第一次做父母,那时候条件也艰苦,实在不能对他们要求完美,他们已经尽力给了我最好的。
但是我也并不曾后悔我的那些不听话和反抗,因为那些矛盾,我们互相反思了自己过往的行为,对未来的关系进行了调整,互相做了一些妥协和让步,变得更加尊重对方。当然,这一切的前提是,我非常确定我父母是非常爱我的,这种确定,是在我做了母亲之后,才更加清晰的。有时候,看着孩子,脑中会突然闪过我幼小的时候,那些尘封已久的片段记忆,那些爱的痕迹,曾经被我遗失了,现在,终于又找回来了。
感谢父母,感谢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