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改革无论怎么改,主要内容都是知识的学习,离开了知识的学习就无所谓课程和课堂。知识、能力、素质这三者的关系,甚至包括创新,知识都是基础与前提。
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教学是德、智、体、美各育的基本途径。
学科育人是以学科知识为载体,深入挖掘学科本身内在精神价值的过程。每个学科都有一套自己的模式化语言,这是学科最表层的东西,如数学是通过几何图形表达的,音乐是通过乐谱旋律成型的。教师进行学科育人的关键是引导学生在这个学科符号与日常生活之间建立有机的联系,逐步理解符号内在的意义,体验符号背后的思想观念和关系。
所以,学科育人不是知识点过关。教材遵循的是讲授的逻辑,而教学需要的是学习的逻辑。课堂上,知识点统领教学,不管用什么样的方式,教师关注的是这一节课的知识点,整个课堂是按照知识点的落实一步步向前走的,是一个碎片化的课堂。教师如果将学科教学的课程目标窄化为知识点设计,教学就成了知识点的梳理强记和反复训练,看似效率不错,其实把大多数育人目标丢在了一旁。
现代知识论告诉我们,所有学科的知识就其结构而言,都可分为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揭示的是知识的表层意义,即知识(语言文字符号)本身的描述性或解释性意义,它反映的是物理世界、社会世界和观念世界的对象、情境和概念。深层结构则是蕴含在知识中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取向,它揭示的是知识的深层意义,即知识背后的智慧意义、文化意义和价值观念,反映的是人的精神世界和价值世界。
如历史学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历史”一词的解释是:其一,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其二,指对此种往事的记述及其研究模式。前者指实际发生的事情,后者是对发生的事件进行的研究和描述。显然停留在第一层面的认识是浅层的、肤浅的。只有深入第二层面,才有可能形成学生的历史素养,因为历史素养说到底就是学生能够从历史和历史学的角度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富有个性的心理品质。所以,克罗奇有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柯林伍德也有一句名言:“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概言之,一切历史都是当代思想史。
学科最本质、最有价值也是最能促进学科核心素养形成的知识包括:核心概念与命题、本质与规律、思想与方法、产生与来源、关系与结构、价值与精神。
学科教学要致力于培养学生解释、分析相关学科现象、过程及问题的意识、角度和眼光,基于学科概念、命题、理论的思维方式、认识模式和观念、思想,基于学科文化和本质的人文精神、科学精神,形成学科的精气神。
教学不是教师给了学生什么,而是发展了学生什么。教学改革要改变什么?就是要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其目的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最终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
教学不是研究有多少知识点,而是研究在知识点上有多少思维点。教师要着意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思维点,让学生学会思考。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智慧,也就是说改变了他们的思维方式,将来才能成为能够独立解决问题的人。(18.6.6《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