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周婉京的小说,常常有一种错觉。她在自己的作品中,始终保持着一种疏离的观察者的角度,去讲述这那些独特的小人物的生活。
《取出疯石》是我读到的最为特别的一本短篇小说集,整本书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每个短篇小说,都讲述了不同的故事,但这些故事,又共同汇成了一副充满着异域风情的画面,让人读过之后,久久难以忘怀。
去国外生活,这在老一辈的海归眼里,是一种无上的荣耀。然而,在国际化的今天,出国的经历已经不再特别。那些波澜壮阔的励志故事,总有讲完的那一天,于是,我翻开周婉京的《取出疯石》,看到了另外一个视角描述的故事。
这些短篇小说的主人公,大多都是生活在异国的中国人。用周婉京非常喜欢的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他们活得非常地“具体”。
“具体”的一个个故事,“具体”的想法,“具体”的生活,然而,在这具体背后,又凛然有着完全疏离于大众的那种孤独。
这种孤独的气质,让《取出疯石》这本书,充满了无尽的魅力。在这九篇小说中,我尤其喜欢《大榆树》。作为一名心理学家,他的名下有四位截然不同的患者。在治疗他们的时候,他也常常思考自己职业的意义。在种种孤独的探索中,他终于承认了自己的无能为力。哪怕心理学有神力,很多事情,他依然改变不了。就像周婉京在书中所说,“我忽然意识到自己的职业不过是一出独角戏,自以为与病人走得很近,到头来反倒让自己变得像个病人。”
生活如梦似幻,周婉京的小说,正是保持着那种对现实生活的距离,才最终成就了它自己。
像《大榆树》一样,《取出疯石》这部小说集中的其他作品,也都非常地特别。这些小说中的主人公,有男性角色,也有女性角色。周婉京流畅的笔触,给读者带来了不错的阅读体验。整部小说,除了各种“惊人巧合”的情节,还有着非常浓厚的哲学色彩。
这大概和周婉京个人的受教育经历有关。作为一名北京大学的艺术哲学博士,她深邃的思想,自然会在作品中得到投射。那些有关“人”生活的所有琐碎,都在各种细节的冲击下,多了几分顽强的生命力。
没有谁天生甘于平庸,我们渴望成为特别的人,最终,却还是成为了普通人。
这没有什么值得难过的。像《取出疯石》这本书中所描绘的那样,哪怕是世人眼中的成功者,也还是有着很多的无奈。
接纳这些生命中的不堪,接纳那个并不完美的自己,生活会轻松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