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巴多普通心理学121–130

津巴多普通心理学P121——130学习内容

图片发自简书App

(涉及第三章:感觉和知觉  第四章学习与人的后天教养)

概念性很强的内容,结合每章节开头给出的例子,通过心理学家的研究和不断证实,让我更能生动地理解其书中要点。

阈限:感觉的界限

3.1 刺激是如何变成感觉的?

换能:将刺激转变成感觉

大脑并非直接感觉世界,因为感觉器官会将刺激转变为神经系统的语言,即神经信息。

感觉适应,我们能适应除了极端强烈或不愉快的刺激以外的所有刺激,因为感觉的建立是为了分辨变化。

3.2各种感觉有哪些相似之处?又有哪些差异?

视觉:神经系统如何处理光

听觉:如果森林中有一棵树倒下,其他感觉在多大程度上与视觉和听觉相似

联觉:跨感觉通道的感觉

所有感觉都以大体相同的方式运作,但是每一种感觉会提取不同种类的信息,并将其传达至大脑内专门用来处理此类信息的区域。

疼痛的感觉和体验,疼痛不只是一种刺激,它是一种因人而异的体验。控制疼痛的方法包括药物、催眠和对部分人有效的安慰剂。

3.3感觉和知觉之间有什么关系?

知觉过程:在感觉中寻找意义知觉的模棱两可和扭曲有关知觉的理论解释看见和相信。

知觉为感觉赋予意义,所以知觉是对世界的解释,而非完美的如实再现,

第四章 学习与人的后天教养

4.1经典条件作用解释了哪种学习?

经典条件作用是学习的一种基本形式,在一天学习过程中,一种能够产生先天反射的刺激与一种中性刺激联系在一起,后者便具有了引发相同反应的能力。

为了研究经典条件作用,巴普洛夫把狗套在固定装置上,随后让狗接触中性刺激,如铃声。中性刺激在与食物联系之后就成为了能够引发唾液分泌的条件刺激。巴普洛夫的伟大发现是,这些反射能够与新刺激,即原本不引发相同反射的刺激。反射和新刺激之间的联系系是可以习得的。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