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给孩子讲过一个故事,说的是一只小狐狸无论去哪里旅游都会带着他的小夜灯,否则就无法入眠。有一次他去外婆家小住。晚上该睡觉的时候,和外婆道过晚安后,他从行李箱里找他的小夜灯,可是翻遍了行李箱也没有找到。可是觉总得睡吧。开着灯太亮了睡不着,不开灯又太黑还是睡不着。他躺在床上翻来覆去就是睡不着,心情遭透了,泪水不由自主地就流了出来。外婆听到他的哭声过来询问,他说自己忘记带小夜灯了,睡不着。外婆说,这好办,我叫我的朋友来陪你吧。说着就打开窗户让荧火虫大娘飞了进来。荧火虫大娘就蹲在他的床头陪伴着小狐狸,那一点点桔黄色的光打破了黑暗,暖暖的,小狐狸一会儿就进入了梦乡。
在这个故事里有两个关键词:照亮和陪伴。正是这两个词背后的内涵帮助小狐狸驱散了对黑暗的恐惧,给了他信心和力量,顺利渡过了困难。
我今天向大家推荐的这本樊登老师的《读懂一本书》,在我们的人生旅途中也发挥着同样的作用。书中介绍了樊登老师有关读书和讲书的经验。我今天着重分享书中有关如何讲书的内容。谈谈为什么讲书和怎么讲书。
一、WHY——为什么讲书。
服务那些没时间读书、不读书和读不懂书的人。
通过讲书,让没有时间和能力读出精髓、读出味道的人,也能走进书香世界,体会到读书的乐趣,获得真正的改变。
二、HOW:那怎么讲呢?
首先来看看讲书的原则。
讲书要遵循两大原则:第一要尊重原著,遵循原书的结构和逻辑,讲出书的核心内容。不加入个人的判断、自己的观点、不做评论,避免注水;更不能改变书中的观点;论证也不能偏离书中的观点。第二、讲书是对原书内容的再创作,而非单纯的摘要和简单的复述。也就是说要“化学讲书”而非“物理讲书”,讲书人要和书籍发生反应,用自己的话把书籍的内容讲出来,搭起一座桥梁,沟通作者与听众。用樊登老师的话说就是把“中文翻译成中文”,把读不懂的书面语变得通俗易懂。再创作的过程中,用联想、举例等方式来证明书中的观点,用降维的方法把书中的内容讲出来,变得更加容易被别人理解和接受。
就听众对书的理解方面来说,这两个原则用一句话来表达,就是要忠实于原著却又高于原著。
接下来我们看看讲书的步骤。
1、构建坡道。这是讲书的第一步,目的是吸引听众的眼球,让听众一开始就重视这本书,让他觉得这本书有意义,吸引他继续往下听。如何构建坡道呢?可以用书中最打动人的一个点入手,耳目一新的观点、脑洞大开的思路、意料之外的结局。千万别埋个包袱,到最后再抖,观众往往没这个耐心等下去。所以,一开始就直奔主题,把最珍贵、最核心、最有价值的内容放在最前面讲。
2、陈述结构体。也就是正文部分。写作背景、书中的核心观点,选取实验数据、案例、故事进行论证。讲书,其实是一个取舍的过程。用李拓老师的话说就是你自己重新构建全书的目录,根据你的思路对全书的内容有所取舍、进行归纳或者合并,也是再创作的部分。
3、结尾:采用的手法可以是前后呼应,比如《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可以是主题的提炼;可以是对全书的总结,理性的或者是诗意的;也可以是有感召力的,引发听众跃跃欲试、想去做点事情的感觉。
这就是整个讲书的两大原则和三个步骤:忠于原著高于原著;坡道、结构主体和结尾。
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我们每个人的生活中、工作中、家庭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对于那些没有办法用书来打通问题出口的人来说,就需要一个前面故事中提到的荧火虫奶奶,通过听书,让他们依然有机会获取书中的知识,去点亮他们生命中的黑暗,给他们孤独的生命旅程中增加一份温暖,助力他们有勇气、有信心寻找到人生的意义,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