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新翻看了《高效能家庭的7个习惯》这本书,真是一本值得反复翻阅的好书。作为孩子,如果想改善父母的关系,书中有很多切实有效的方法。作为父母,你能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就是更加爱你的另一半,书中不仅列举了很多如何与伴侣更好相处的方法,也教会我们,如何更好的与自己的孩子交流和相处。
我从书中提取了几个最简单、容易操作的方法,也打算把它们用在改善自己的家庭关系上。
一、探索家庭使命宣言
任何事情的发生,都要经历两次创造。首先是在思想上,然后才是在现实中创造。
你得在思想上意识到自己要去做这样的事情,然后才会行动。
建立家庭使命宣言就是这个原理。制定出一个全体家庭成员都认可的家庭使命宣言,意识到,在家庭生活中,只有这样做才是对的,才会主动采取行动去执行。
建立家庭使命宣言,切忌采取“宣布”的方式,一定要一起去“探索”。
没有参与,就没有认可。找一个大家都充裕的时间,围着坐在一起,互相探讨:我们想要一个怎样的家庭?在家庭里,什么样的行为才是大家都认可的?
边探讨边记录,确定最终的家庭使命宣言,宣读一遍,确定大家都已经知道并且同意,打印或手写出来,贴在家里显眼的位置,大家一同监督遵守。
二、建立情感账户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情感账户。例如刚认识一个人,对他的总体评分是30分,随着他对你越来越好,经常的帮助你,这分数会一点点地不断提升,直至好感爆棚。这期间如果他做了一些伤害你或者损人利己的事,这分数又会跟着降低。
既然如此,何不把这情感账户显性化,用于改善家庭关系上?
在一个本子上,列出所有家庭成员的名字,然后在名字下面列出加减分项。
例如,给家人买一份礼物,加1分;夸奖家人,加1分;对家人发火,减1分;背后说家人坏话,减1分。
并且规定,当分数低到某个值,就要做出一定的惩罚。
三、爱是一个动词,鼓励善意的举动。
让所有家庭成员都知道,爱,不只是一种感觉,更是一个动词。
两个人能够在一起,大多是一方默默做出了很多使对方感动的事,慢慢地,就发展成为爱情。即使两个人一开始是出于对彼此好感而在一起,如果不主动去付出,去做令对方温暖感动的事,感情迟早会淡。
家庭中也是如此,虽然彼此之间都由血浓于水的亲情维系在一起。如果一直单方面的接受,不对家人的善意做出回应,不主动去关心家人,付出的一方肯定会积累不满,等到爆发的一刻,家庭就面临危机了。
主动去爱家人,主动去做爱的行为,在对彼此的感激和满足中,家,也会越来越融洽。
善意的举动包括很多。
如,对家人说:谢谢、请、对不起、你先来、我能帮忙吗?你辛苦了之类的话;
如,给家人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例如主动帮他洗碗拖地、回家路上顺便给他买件礼物;
如,主动去表达爱意,一个拥抱、亲口说出来对他的爱、写一封感谢的信;
如,积极的去表扬赞赏他,或者干脆在家里开个表扬大会,互相赞扬彼此优点;
如,答应家人的事,一定要信守承诺去做到;
如,永远不在家人前面说伴侣或子女的坏话;
如,自己做错了,马上道歉,而不是通过埋怨对方为自己推脱。
四、每周固定的家庭时间
关系的变淡和矛盾的发生都是始于缺少沟通。
要每周划出一个固定的家庭聚会时间,不管多忙,都要抽出一些时间。
一起聚在一起,聊聊天,谈谈这周发生的事情,谈谈彼此的情况,有哪些行为做得不好需要改善,感谢家人的付出等等。
或者设计一次家庭的主题学习,如沟通、教育、运动等。
或者进行一起家庭游戏,或者全家人一起出去游玩。
五、设置暂停键
我们经常会为了发泄自己的不好情绪,作出一些伤害家人的举动,事后情绪缓和后,才觉得后悔。
有时候确实忍不住发火或作出过激的行为,一定要提醒自己,先暂停一下,吸一口气,给身体植入一道程序:
首先,察觉自己的行为:自己现在情绪怎样?为什么会这样?打算作出什么样的举动?
然后,进行是非判断:我这样做,按照做人的标准,到底对不对?
再者,想象更好的回应:既然那样做不好,那我应该怎样做,才能对双方都好?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呢?
最后,根据想象中最好的回应,采取更好的行动。
一定要养成理性判断事情的习惯,瞬间做出的反应,往往过于情绪化,很容易伤害到别人。
给自己植入这道理性判断的程序,给家人讲解,让他们都知道并且熟悉,然后彼此提醒,记得按下暂停键。
或者直接制造几张“暂停标志”的牌子,当家人想要发泄情绪时,马上高高举起牌子让他看到,慢慢的,就能自己控制情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