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读书分享第1天
2025年 9月23号
今天早上5:30,怀着恭敬之心和感恩之心与读书会二班的70多位家人共同开启曲黎敏精讲《黄帝内经》的共读。
《黄帝内经》之所以以黄帝为名,就是强调脾胃乃后天之本的思想。人活着要靠后天养,先天先把脾胃调好了,你的肾就好了,因此脾胃最重要,伤什么都不能伤脾胃之气。
要想弄懂中国传统文化,就要时刻牢记中国文化核心要素,一是气,二是阴阳,三是五行,四是中庸思想。
总之,《黄帝内经》的作者以黄帝命名,一是重视“中央之神”——脾胃;二是借黄帝建立中国一统之势,表达了以这本书一通天下之医学的决心。
《黄帝内经》讲的是人体内部。中国中医坚持不打开人体,靠内观、靠拟象——有五脏藏于内,就有“象”显于外,中医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根据病状进行调理,而不是治疗。
《黄帝内经》分《素问》和《灵枢》两部分。
《素问》一书,在历史上反复有人校注、勘定,但《灵枢》则孤零零的,像个孤儿,缺少校注整理,这大概与他被反复遗失有关吧。《素问》《灵枢》好比双胞胎,一个备受宠爱,一个从小就送了人,甚至流落异国他乡。
《素问》基本是讲“道”,讲“医理”,而《灵枢》基本上是讲医理之“用”,这也体现了中国人做学问的一个要点。明理比运用更重要。至于医理“怎么用”这件事,只需要医生知道,而所有的人都可以在“道理”上下功夫,懂得了道理,就是“存乎一心”,可用之无穷。
今天学习之后,更坚定能不吃药就不吃药(西药)的理念,也更相信和认可中医的调理。但,最重要的是依据人体和自然规律好好吃饭,好好睡觉,养好脾胃,养足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