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治理效能增进民生福祉

7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求是》杂志上发表重要文章《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文章强调,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集中部署。党员干部更应主动作为,扛起政治责任,抓细抓实治理理念,把机构改革的任务落到实处,把我国的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治理保障。

高举思想旗帜,增加基层政治站位。文章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从机构职责上把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落实到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不断探索社会治理方式,以优秀的政治力量激发社会治理原生动力。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使命情怀,紧跟新时代新发展,重实干、重实绩,不断提高自身“政治三力”,让基层政治站位处于时代前列。党员干部要切实提高政治担当,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思考社会治理问题、处理事情,练就能治理、敢治理、会治理的过人本领,切实做到“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形象好”,努力使自己成为堪当新时代重任的社会治理人才。

探索治理模式,精准服务提高效能。文章强调,在重要领域设立新的党中央派出机关,就是为了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加强党中央对重大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基层是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基层治理效能直接关系民生福祉。近年来各部门高度重视探索治理模式,摸索总结许多社会治理模式的好经验、好模式,但例如网络等新兴领域治理问题,部分治理力量待整合、群众的获得感打了折扣,唯有要进一步提升治理能力,在重要领域设立新治理体系,健全基层治理体系,在才能提高治理效能。也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以“党建+网格”为抓手,构建以党建“一盘棋”带动治理“一张网”,达到党建架构于网格、组织力量充实于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让网格化精准实现社会治理共治、共议、共建、共帮、共享,释放出“小网格”的“大能量”。

构建治理合力,共谋社会长效发展。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人民群众是社会之基,而落于责任,落于政府,社会治理其重心在于为人民服务,也要回归社会共同体,探索社会治理合力模式,从“政府独角戏”到“大家一起干”。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模式,激发了大家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热情,使社会治理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利用网格培育孵化新时代志愿者队伍,要以志愿队伍建设为基础,强化主流价值引领,推动社会治理基础力量发展壮大,将治理队伍和项目公益活动融入社会民生通过邀请参加重大活动管理、社会志愿者等形式,引导群众在潜移默化中践行新风尚、传播正能量,突出以精神奖励为主增强志愿者自豪感和荣誉感。

社会治理水平关乎人民群众自身利益,事关社会和谐安定,事关国家安全稳定,必须从思想、方案、实践中持续提升社会治理效能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使命感,以踔厉奋发、勇于探索、敢于担当、坚忍不拔的精神,完成这一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